“現在的突尼斯大君埃哈邁德·貝伊是個傲慢且毫無信譽的野心家,我們需要一個對我們更友善的統治者。”
弗蘭茨的意思很明顯,他要顛覆突尼斯的政權,然后扶植一個聽話的傀儡上臺。
這種操作在這個時代十分常見,而在埃哈邁德·貝伊的統治下整個突尼斯早就是遍地二五仔想要找個傀儡還真不是什么難事。
事實上在此之前就已經有不少帶路黨主動聯系了奧地利帝國,他們不但提供了大量詳實可靠的信息,甚至還為奧地利帝國出謀劃策。
外交大臣哈貝斯庫勛爵雖然還是一個剛剛三十多歲的愣頭青,在外交大臣這個位置待久了,考慮的事情也就變多了。
“陛下,擊敗突尼斯,扶植傀儡上臺對我們來說不難辦到。但是突尼斯與英國和法國都有勾結,英法有可能會出于自身利益考慮干涉我們的行動。”
拉圖爾伯爵立刻十分不屑地說道。
“那正好將他們一并收拾了!現在法國人根本就不堪一擊,而英國人又在為近東的事情焦頭爛額,我不信他們敢干涉我們的戰爭。”
“伯爵大人!現在英國人還未參戰!您要搞清楚!而且突尼斯有十五萬軍隊,三十艘軍艦。
我們必須考慮攻取突尼斯所帶來的利益能否配得上我們的付出,而并非只是簡單的是否能攻下。”
外交大臣哈貝斯庫勛爵曾經也十分狂熱,認為應該寸土必爭,然而隨著時間的推移他也開始認同那些傳統外交家的觀念。
風險與代價大于收益的事情不值得爭取。
“突尼斯人是些什么東西?他們憑什么和我們打?”
戰爭大臣拉圖爾伯爵顯得十分憤怒,他對于非列強國家一貫是充滿了鄙夷,此時也不例外。
哈貝斯庫勛爵則是繼續解釋道。
“我說的是進攻突尼斯可能會得不償失,并沒有說我們無法戰勝他們。而且一旦英國插手干涉難保法國人不會立刻跟上。
突尼斯不同于東色雷斯,俄國人可幫不上我們的忙。我們只能靠自己。”
哈貝斯庫勛爵雖然沒有明說,但他覺得弗蘭茨的這個主意真的很爛。
進攻突尼斯的計劃極有可能會讓奧地利帝國陷入被動,如此一來之前的努力豈不是前功盡棄了?
弗蘭茨當然明白哈貝斯庫勛爵的意思,他也沒想到這位年輕的外交大臣幾年時間就學的這么精于世故。
“勛爵閣下,您還是有話直說的好。我們需要把事情挑明才能更好的解決問題,我之所以公開這個計劃就是希望大家可以查漏補缺。
關于進攻時機的問題,您說的很好。不過我們完全可以等到英國人與俄國人開始交戰之后再行動。
而且在突尼斯我們有很多朋友,想要解決突尼斯問題并不一定需要我們親自動手。”
弗蘭茨的話就比較駭人聽聞了。
突尼斯雖然在奧地利帝國面前算不上對手,但依然如哈貝斯庫勛爵所說是一個擁有十五萬大軍,三十艘軍艦的強國。
這樣的兵力配置哪怕放眼整個歐洲大陸能戰勝它的國家也不超過十個,如果放在德意志邦聯內恐怕也只有普魯士、荷蘭、漢諾威才有把握戰勝它。
其實突尼斯遠沒有看上去那么強大,正如前文所說,其內部早已經是千瘡百孔,所以想將埃哈邁德·貝伊推翻并不難。
哈貝斯庫勛爵還是有些疑問。
“可如果在我們顛覆突尼斯之后英國人和法國人來摘桃子怎么辦?畢竟英國人可是很精于此道。”
弗蘭茨笑了笑。
“這個問題,我們依然可以交給突尼斯人來自己解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