項逢扣動扳機,就在第十一顆子彈射向柯尼塞格的時候,他聽到了子彈與空氣摩擦的聲音,那不是來自前方,而是來自背后。
這么多年游走于黑暗之間,飲了數不清的血,從來沒有一刻,項逢像此刻一般渾身冷汗直流,就像大熱天被人扔進了冷庫里,襯衫濕了一層黏在健碩的身體上。
項逢撲在了地上,那是極沒有技術含量的一撲,下巴狠狠刮在雜草上。
子彈擦過項逢的肩旁,飆出一縷血跡,像一縷煙,他幾乎聞到了皮肉燒焦的味道。
項逢向著那人的方向開了一槍,第十二顆子彈劃過荒野,沒錯,那才是abert。所有的,之前所有的人,都是用來犧牲的。
項逢不知道以自己的敏銳怎么會沒有發現abert靠近車子并藏在了后備箱里,等等,他想到了,在他殺死那個看起來最多十七歲的孩子時,他看了2秒他的藍眼睛。
哪怕只有2秒,對于他和abert而言也足夠了。
看,這就是為什么這一行的法則是“任何原因都不會使得別人同情你”。
因為在金融界,同情的代價是金錢;在文藝圈,同情的代價是名聲;但在他們這一行里,同情的代價是生命。
這第十二顆子彈abert躲開了,他還是那個傳說。
項逢繼續發了一顆子彈,避免了移動更為便捷的頭部,而是照著腹部開槍。
柯爾特2000的第十三顆子彈和第十二顆的命運一樣,都淪為了消耗品。
一片荒野,abert沒有想要掩藏,他舉著槍走過來了。任何一個見過abert的人很難把他跟逃犯聯系在一起,因為他不是在躲避,而是在索取。
兩個人之間的距離在不斷減少,他們越來越近了,項逢不知道abert是不是攜帶了炸彈或者其他可以輕而易舉弄死自己的武器。
項逢不知道,他真的不知道。
但他知道這樣的距離,如果對手是abert,開槍沒有意義。
兩個人之間的距離只有四米,項逢知道自己后發制人的道理,但是他等不起了。剛剛的時間里,他的體力和信心都受到了一定程度的損耗。
項逢向前跑去,abert目光里一片死寂,開了一槍。
項逢胸膛壓低,側過身體躲過了這一槍,這個動作牽扯著肩膀處的傷口一陣劇痛。
項逢舉起槍,第十四顆子彈被abert躲過。
此刻,項逢和abert距離三米,這里一片荒涼,路上還有一輛燃燒的跑車。
項逢握緊了手槍,后背被汗水浸濕,他第一次感覺到那種與死神貼面的感覺,因為柯爾特2000只能裝十五發子彈。
那第十五顆正趟在他的槍管里。請牢記收藏,網址最新最快無防盜免費找書加書可加qq群952868558</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