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廝為了能夠多撈銀子,也是兢兢業業,大缺大德讓百姓刻骨銘心。
王文龍懶得去摻和林世卿的事情,既然高宷出門辦事,他便一大早吃完飯之后就回屋歇息,關上房門思考自己接下來該怎么做。
他可實在不想再在高宷的府上待下去了。
這時就聽房門被敲了幾下,將門一開他就見李八斤笑瞇瞇的站在門外。
高宷臨走之前囑咐王文龍說,他可以自由出去了,大概是想要他去勾引李旦家的女兒,還把李八斤派給他做隨從。雖然沒有逃離魔窟,但好歹有了些行動自由,也算好事。
不過王文龍也不敢太相信高宷,他叫李八斤到跟前問了好幾個問題,問清李八斤就是幫他做事,高宷沒有額外的吩咐,也沒讓他做過多監督之后,王文龍這才放心。
想想也是,高宷如果想派人監督,多半也不會派李八斤這樣的來
沒有高宷的吩咐,王文龍動用不了府上的轎子和馬車,不過沒關系,到門口就可以雇涼轎,去哪里也都方便。
見王文龍叫來轎夫。
李八斤搶著掏出了一枚大元寶,然后又拿出一把銅錢幫王文龍付錢。
“這是公公給俺的錢,說是先生平日有什么花銷都叫俺先支付上。”
王文龍看看那枚元寶,少說有十兩,頂得上本時空普通人一年的收入,這是給自己的零花錢
嘿,這高宷還挺慷慨,不過這家伙也不知撈了多少,大概根本就不在乎這點錢。
雇了一頂涼轎,王文龍直奔福州府的大書坊,進門就對書坊的伙計說道
“你們認不認識從建陽來的書商幫我帶個口信”
第二天王文龍再次來到這家書店的時候,就見李光縉笑呵呵的站在里頭。
王文龍大喜,“李先生怎么來了”
李光縉瞥了王文龍身邊的李八斤一眼,拉起王文龍的手說道“王賢弟這幾日過得如何”
王文龍哈哈大笑“吃喝不愁,連房舍都管了,就是不好隨意走動。”
李光縉點點頭,余象斗和鄧志謨去找王文龍那天他已經離開了建陽,過幾日他才得到消息,那時王文龍已經被送到高宷福里去了。
李光縉頗為惋惜,覺得當時自己若是在建陽還能幫王文龍一把,那些人不敢在他面前動粗。
“沒為難你就好。”
王文龍笑道“繡像本儒林外史可是刻出來了”
沒想到今天能見到李光縉,王文龍連忙問出了自己最關心的問題。
他現在寄人籬下,總感覺生活不安穩,有了錢才能有點底氣。
這時空賣還是很掙錢的,一部二三兩銀子,像余象斗的書坊一刻就要刻上三千多部,如果能夠全部售出的話利潤至少是二三千兩。
當然寫也只能掙到銀子,想要提高名望就很困難。
早年間在大明寫基本就是犯法的勾當,哪怕不被抓,說出來也沒有面子。
宣德年間的李昌祺官至二品大員,只因為寫了一本剪燈余話,死后居然因曾寫過德行有虧,不能進入鄉賢祠。
到萬歷年間對于作家的歧視已經大大降低,開始有大量作者愿意以自己的真名去寫,但是社會整體對于作家也都認為只是求財取利之輩。
所以王文龍琢磨著自己下一步應該要寫一些嚴肅一點的作品,雖然不一定能夠掙到足夠多的錢,但可以幫自己收獲名聲。只要名氣夠大,以后遇到高宷這樣的貨色再想要強制他做什么事情,他起碼也有反抗能力。請牢記收藏,網址最新最快無防盜免費找書加書可加qq群952868558</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