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會開始一個大海商就來找李國助攀談。
王文龍閑的無聊,便走到一位中年儒生打扮的人身邊,他主動打招呼道
“先生好,學生名叫王文龍,筆名王建陽。”
那儒生頗為驚訝“原來儒林外史便是先生的作品幸會幸會。”他連忙起身道“在下熊清波,乃是建陽誠德堂書坊的坊主。”
王文龍微笑,早在剛才互相報姓名的時候他就已經想起熊清波是誰了,這也是一位大書坊主,他所刻的通俗演義三國全傳是流傳到后世的三國演義中保存度最高的版本。
王文龍“我也是建陽人,不知先生與鐘谷先生是什么關系”
熊清波說道“那正是家中伯父。”
王文龍立馬做出崇敬的表情“原來如此,我自小便看令伯父的圖書長大。”
熊大木,字鐘谷,嘉靖到萬歷年間建陽書界巨擘,只不過此時已經去世。關于他和熊清波有無關系一直是史家政論的謎案。
熊大木比熊清波更為有名,熊大木活躍時期創作還沒有像萬歷末年這么發達,因為缺稿熊大木就親自捉筆上場,他的文筆很粗劣,經常為了湊字數,在里面大段大段的引用歷史史料,但是勝在依靠著自己的書坊所以留下的著作頗多,最早版本的全本楊家將就是他所寫。
王文龍和熊清波一番攀談,又問出熊清波的兒子叫做熊飛。
熊飛是后來刊印英雄譜的書坊主,祖孫三代都在印刷史上留下記載,又是一個印刷世家。
熊清波有意結交王文龍,王文龍也樂得和他攀談,兩人聊的火熱。
交談中王文龍得知熊清波這次來月港正是為了征稿。
他的從業范圍比余象斗還更廣,熊清波的書坊有印小字和大量插圖的能力,余象斗一年也就能弄出五六部書,而熊清波手上同時經營的項目則能達到十幾本,還有時文雜記的印刷業務。
見大家氣氛聊開,高宷拍拍手,眾人目光都被吸引過去,就見高宷站起來指著自己身邊兩人道“與大家介紹一位奇人,這位乃是呂宋歸來的海商,張嶷。這位是羽林左衛百戶,閻應隆。張嶷剛自呂宋歸來,探聽得好大消息。”
一胖一瘦兩個中年人站起來,閻應隆是個瘦子看起來賊眉鼠眼,卻穿著武官的服裝,而那張嶷則是心寬體胖,風度翩翩,頗有一副大商人的模樣。
他站起身來對眾人道
“我乃是一個海外歸客,在座也頗有走西洋貿易的商人,不知列位有否想過,那呂宋島不過是一小小彈丸之地,為何如此富饒”
“西洋之上,海島何止千萬,為何紅毛人、土人、日本人全都到那里去貿易,甚至紅毛人還要搶奪當地的領土”
兩句話問的在座眾人都有些懵,特別是一些海商,這個問題下意識的回答很簡單,因為呂宋是重要貿易中轉站,可要繼續想深入一層,大家又覺得好像真是和張嶷所說的一樣。
西洋有那么多島嶼,未必沒有比呂宋更大的地方,為何紅毛人日本人都要把呂宋當做貿易中轉站,甚至為此和當地人爆發戰爭。
去別的地方不就好了
唯有王文龍皺皺眉,他大概是在坐眾人中唯一真正明白呂宋島地理位置重要性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