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下個把月前寫了一本儒林外史,受到了高公公喜歡,便將在下從建陽抓到福州做了個幕僚,在下也是唉唉唉”
王文龍連嘆了三聲。
漳州知府韓擢一臉愕然,萬萬想不到王文龍是這樣來到了高宷府上。而龍國祿則是瞬間大怒起來“哪有這般霸道的那高宷也太不尊重讀書種子”
王文龍繼續演戲說道“說來慚愧,我自小生長在西洋,雖然讀了一些雜書,卻沒受什么禮教學問,做起八股文來一篇也做不通,要不然也入場考他一個秀才功名,那時我也有膽子跟高公公說想要去自謀生路。”
“唉如今我只是一個沒進學的窮酸,說話都沒底氣。”
聽他又唉聲嘆氣,龍國祿憤慨道“先生雖不會做八股文章,但是有這樣的見識人才,比起讀書種子也不差分毫。”
王文龍偷眼看看韓擢,見他還沒反應,又搖頭道“沒功名在身,說話都矮人一截。”
韓擢終于開口道“我本來以為王先生錢財不湊手,剛才還想找先生約一份書稿到府中去刊印,也好給先生贈一份薪資。”
王文龍心中點頭,這韓擢原來是打的這個主意。
萬歷年間的福建不光是私人創辦的書坊非常多,官方刻書業也是天下聞名。
官方刻書的工匠就是服徭役的刻字匠,編修勘校則直接抓府學縣學學生出白工。
雖然官刻作坊靠徭役驅動,但產業鏈這么大,想要養活幾個閑漢也是輕而易舉的。
各地官員也非常樂于做這種事情,因為如果一地的官員發現本地有什么大野遺賢寫出了一部好作品,幫助將之刻出來就能得到廣播文教的名聲,花官家的錢財為自己揚名,何樂不為
韓擢對王文龍笑道“不過先前見到先生大才,書賈爭相購稿,想必先生錢財方面是無虞的了。”
韓擢點頭“不過先生如此人才,連個功名也沒有實也不成樣子。正好今年漳州還有一個納貢名額,不若先生就在我漳州補個監生,雖然不比秀才清貴,但好歹也是文人之流了。”
聽到韓擢這話,王文龍喜出望外。
明代的國子監監生是他這種考不上秀才的人想要得到秀才同等學歷的唯一方式,王文龍早就想當監生了。
當監生的方式有恩蔭、納貢和例選三種。
恩蔭的名額他不要想,即使納貢和例選每個州縣每年也是有一定數額的,理論上他得回祖籍建陽找一大堆關系才有機會辦理,卻沒想到這么復雜的事情韓擢一句話就能搞定。
王文龍高興的差點跳起來,但是還得裝作矜持,保持著名士風范說道“這未免太勞動韓太守”
韓擢“國子監為國選材,正當選求先生這樣的人才,許個監生理所應當。”
王文龍勉為其難“如此,多謝太守高義了”請牢記收藏,網址最新最快無防盜免費找書加書可加qq群952868558</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