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文龍點頭道“幸會。”心想原來是后世的東林兩大智囊,王文龍讀書時就對這兩人的稱號印象深刻,黃尊素和汪文言在后來并稱“黃汪”總覺得莫名其妙的難聽。
黃尊素和汪文言見王文龍的態度不錯并沒有嫌棄他們沒有名氣,都頗為高興。
王文龍自然不會看不起兩人,汪文言以白衣之身左右天下自不必說,黃尊素同樣也是東林干將,兩人未來的實力都不容小覷。
而且黃尊素還很會教兒子,他的兒子黃宗羲,黃宗會,黃宗炎并稱“浙東三黃”,是浙東學派經學研究的開山祖。
話說黃尊素家族給王文龍最深的印象就是這一家人都像是從中跑出來的人物。
黃尊素年少苦讀,驚才絕艷號稱“東林智囊”,最后死于閹黨之手而死不變節,是郭靖一樣的忠誠人物。
而黃宗會和黃宗炎兩兄弟科舉不成,覺得自己讀書多年沒有成就,決心增長學問,于是兩人相約“閉門讀盡天下書,然后出而問世”。
他們讀完書正好碰上清軍南下,于是兩兄弟抱著滿腹才學投身抗清斗爭,機智百出,雖然最后失敗,但兩人都揚名天下,俱皆成為浙東學派一代大家。
標準的勤學苦練逆襲套路。
至于黃宗羲的傳奇事跡則更有爽文色彩,十九歲出山為父報仇,扳倒所有殺父仇人,此后一生更是無比傳奇,隨便舉一例
話說明清之際寧波范家有座天下第一藏書閣“天一閣”,閣中藏了無數古籍善本。
范家建立了嚴格的藏書族規,規定藏書由全家人所有,共同保存,家族各房掌管著集書櫥的鑰匙,必須所有子弟湊齊鑰匙才能開鎖,外姓人一律不得入閣。
此規遵守幾十年,直到黃宗羲來到寧波求入天一閣觀書。
他憑借自己的過人才學征服范家各房,獲準成為進入天一閣的第一位外姓人物。
此后仿佛功法認主,天一閣的藏書遇到真正能發揮它們威力的讀書人。
黃宗羲入天一閣,通讀閣中諸子藏書,類似于武俠里的學遍天下武學,最終融會貫通。
此后黃宗羲寫成洋洋百萬字、記載明代所有儒家思想流派的中國古代數一數二的思想史明儒學案。
此書地位相當于明代儒家版九陰真經,有明一朝各家各派的思想、流變、傳播歷史都可看的清清楚楚,黃宗羲出閣著書,徹底成就海內鴻儒的地位
這家人的故事有練功,有阻礙,有爆發,完完全全是標準的武俠套路。
只不過如今的黃尊素還只是個十幾歲連秀才功名都沒有的小角色,在士林之中遠沒有可以和王文龍相提并論的名望。
王文龍問道“三位特來福州,不知有什么問題要問我”
見王文龍態度溫和黃尊素心道王文龍果然是個謙謙君子。
黃尊素覺得向王文龍提問的機會十分難得,于是開口就問出核心問題“不知先生為何只在常州提出那三條國策,卻不抨擊太監”
王文龍笑道“我一開始就抨擊了太監,只是不像其他人說的那么狠厲而已。”
此言一出三人都笑了,王文龍在常州會講上的言語黃尊素和汪文言也告訴了黃道周,三人回想一下,確實王文龍在一開始就說太監用種種陰損手段搶奪民財十分可惡,只不過和東林黨的區別在于王文龍把話題后來轉到別處,沒有用全部時間大罵太監。
王文龍又看向黃道周,黃道周也連忙提出自己問題“我今日看了先生所著的國富論一卷,先生以為國家應該要靠經商手段致富嗎”
黃道周果然極具靈性,所問一下就切中更深本質。請牢記收藏,網址最新最快無防盜免費找書加書可加qq群952868558</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