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1章遠洋貿易的機會
金學曾聽了荷蘭人特許公司的運作方式之后思考良久,又抓著王文龍詢問,最后他和徐學聚兩人都陷入沉默。
之前十年,金學曾一直在為大明驅除倭寇之患,他總以為能夠打退倭寇就是保衛了海疆,但是聽王文龍所言這歐洲人的殖民行動比之倭寇似乎對大明更有威脅。
可詢問清楚歐洲人殖民的方法后,金學曾卻又發現這方法在如今的大明決計沒有辦法實行。
說明朝沒有進行領土擴張其實是不對的。
明朝沒有深入的參與海外殖民地的爭奪,但是作為中原王朝,大明真正擴張的方向在西南和東北。
縱觀中國歷史,唐朝之時的地圖雖畫的大,但實際上唐王朝對于云貴和外東北的統治都是羈縻而已,能行使的權利比較有限。
唐朝之后的遼宋金更是四分五裂,宋人對北方不用說,在南方也是玉斧畫界,讓南詔大理自去獨立。
中原王朝核心區的勢力真正開始經營東北西南是從元朝到明朝才有的舉措。
無論是云南還是遼東,對于中原王朝的地緣政治意義都遠比經營海外更重要,有明一朝投入無數資源就是要將西南和東北內化為中原王朝的穩定統治區域。
不能理解這一歷史暗線的人只要想想萬歷三大征打在什么地方鄭和是哪里人,為什么成了太監通過這些歷史細節就能知道明朝對這事情用力多深。
即使是后世穿越而來的王文龍也必須承認從現實角度來說,經營東北和西南對于中原王朝的價值也大過到海外去開辟殖民地。
這兩塊地方地緣位置太過于重要,元明清三朝的連續投入所收獲的成果對于整個中華文明都是寶貴財富。
比如后世日本鬼子侵華是先打的東北,南京被占之后國府又退到西南去保存統治,新中國復興又以東北作為工業長子,三線建設時又對西南投入的最多。
中華文明想要牢牢占據廣闊土地,不是光靠中原和江南、兩湖兩廣、山陜四川就行的。
東北和西南兩地能打能扛,山形水勢決定了此處危機時可以作為中華文明主力退守所在,被敵人占據又會成為進攻中原核心區的堡壘。
在后世角度上來看,大明沒有及時發動海外的大規模殖民固然是錯過機會,可是如果兩相權衡,丟掉對東北和西南的統治顯然更是無法忍受的代價。
但是看著荷蘭、西班牙、葡萄牙等歐洲國家在大明海外爭奪航線打的熱鬧,都得到航海大利,那么大塊肥肉放在面前,大明看的見卻吃不到多少,誰看了不難受
王文龍若有所思,但是一時也找不到方法。
金學曾這時已經累了,徐學聚見狀便拉著王文龍離開。
回去路上王文龍沉默不語,徐學聚見他有心事,知道他在思索今日和金學曾所說之事。
他也不來打擾,只是囑咐王文龍過明日要去海壇見沈有容。
王文龍點頭,回家路上還在思索此事,但始終不得其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