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仙翁也有名有姓,正是葛洪當年所教化之交趾土民,南洋漢人普遍信仰的黃大仙的弟弟,名叫黃也人。
而黃也人出生交趾,本非漢人,乃是南島民族,人們叫做“黃弈公”的。
當地人繼而又編造傳說說王文龍的母親也是南洋人士因此在中原享有赫赫聲名的王文龍也有南島血統,在他們本地的道教流派中將那黃弈公奉為主神,連帶著受到傳授的王文龍也被燒香祭拜。
黃弈公和王文龍成為南島民族漢化之后推舉出來的本土神仙。
甚至有人以為黃奕公到那時還未死,依舊生活在印尼群島中某處仙山之上,印尼當地人為了爭搶神仙出生地還互相打官司,各自搶修“黃弈公文化園”“黃弈公故居”,還有人傳說自己曾見過黃弈公,以此開館收徒騙人。
至于王文龍所傳下來的這五局棋譜,自然被作為是王文龍見過神仙的證明。
一陣秋風吹過,終于來到了萬歷二十八年的立冬時節。
作為中國傳統上的四時八節之一,立冬在這個時代是頗受重視的節日。
雖然福建地處南方,立冬時還不算寒冷,但是因為此時立冬日子的重要,照例是要慶祝的。
農村家家戶戶蒸新稻,城里則是打醮、做新衣、吃席面。
去年的立冬王文龍毫無感覺,因為那時他剛剛來到這個時空和周圍人都沒有實質上的聯系,人家家中熱熱鬧鬧的,而王文龍工作回家之后只感覺一陣冷清。
可是今年立冬就全然不同,節日來臨之前蠟紙和油墨作坊的工頭就一起提著禮物來東家拜節。
這時習俗,立冬時佃戶、工人要給東家拜節,送的東西不多,只是一點意思而已,照例是一塊豬肉加一瓶酒或者一包洋糖。
而王文龍對于這個時代潛移默化的影響也已經出現,有人不送洋糖,而是照著時興的習俗在市面上買了一包紅薯粉絲送來。
幾個月的時間,紅薯粉絲已經在福州推廣開了,因為地瓜粉的價錢比綠豆粉更低,甚至比不上米粉的價格,老百姓漸漸嘗試將地瓜粉用于制作各種節令食物。
立冬那日,王文龍又在自己家里開宴席,請了報社同僚以及作坊里頭的頭面來吃飯。
吃的菜卻不是自家整治的,福州習俗立冬之日要吃羊肉泡面線,以為羊肉溫熱,可以為即將到來的寒冬補足中氣。
福建地方此時早就流行吃豬肉,王文龍家羊肉還真吃的少,連馬婆子也不會整治,于是在本地人介紹下王文龍專門讓王平保去定來福州有名澳橋薩家的羊肉席。
薩家是色目人,祖上姓“薩都”,所出雁門薩家乃是福州的名門望族,在福州居住兩百多年,家族開枝散葉,子弟中有幾支開的羊肉店在萬歷年間十分有名。薩家中科考成名者也不在少數,薩琦當過宣德年間的禮部侍郎,后世人最熟悉的該是近代中國海軍將領薩鎮冰。
有現成的羊肉席可吃,馬婆子倒是歇了,和張氏一起招呼來客女眷,李國仙在王文龍這里還沒個名分,但是吃飯那天李國仙也來了。
她快十七歲,也要學習待人接物,大抵上大伙兒也知道李國仙在王文龍家中的身份,將她紅著臉讓到主母位上。請牢記收藏,網址最新最快無防盜免費找書加書可加qq群952868558</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