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過此等爭吵的文章并沒有給王文龍帶來太多問題,也不需要害怕布政使司衙門被牽扯,因為年輕的進步派勢力已經組織起來對王毓德等人發起筆仗。
最早對王毓德展開反擊的是遠在泉州的海商報紙,商報立場鮮明支持女子工作,作者指出“三吳絲業固多男工,而八閩古來男耕女織,泉絲、福絲都是從農家購得,本就為女子生產,銷售海外者多為女子織就,本就是女子生產,又不讓女子進入機房,這豈非自相矛盾組織女子入機工,不過是聚少成多,聚沙成塔,本為自然之事,有何可怪”
泉州地方五洋雜處思想開放,要不然也培養不出李贄這種人,而且還頗有李贄的弟子,這些人遍布工商業,要從中找出名仕有些困難,但是聚在一起卻能發出頗多新奇議論。
甚至蘇州的人物也來參與,初露頭角的名仕韓洽直接批評“溺女,陋習也,固當除之,女子進廠若能有益有何不可阻攔者皆是為了全禮教而殺女子,與溺女何異”
蘇州書家馬之德更是厲害,他表示不光溺女和不讓女子工作是守舊思想,就連讓婦女守貞也是大有問題。
馬之德專門寫了一篇文章,派家仆遠遠送到福州來發表,他的文章之中痛罵婦女守貞違背禮教且違背自然的人類情感需求。
“男女之際大欲存焉。情所不可抑,雖圣人弗禁豈可概責于婦哉”
馬之德大談女子如果死了丈夫想再去找別的男人也是正常事情,男女之情是天性需求,甚至反問孔子不也是野合生下來的嗎
他的文章明顯是此時“情欲”思想的體現,開始之時還在談論女子工作問題,到后來就收不住,比王文龍的文章猛多了,送到福州之后還想再旬報刊登,鄧志謨直接拒稿,最后卻還是被福州某小報登出,瞬間引起巨大的轟動。
萬歷年間江南商品社會漸漸發達,已經出現了一批放浪形骸的人物,他們追求奇裝異服,對于道學更是不甚尊重,以為自己的自由想法才是儒家的本質。
不過這群人在社會上還是絕對的少數派,哪怕東林黨人在這時都還要拿成朱理學的幌子為自己站隊,馬之德等人罵天罵地,卻根本得不到主流輿論的支持。
甚至王文龍都明哲保身的不敢出面站隊,要不然等被冠上一個“狂士”名號他以后想做事都困難。
但無論如何湘妃紗是火了,到了第三篇文章出現,文中用圖片展現了女子紡織廠之中女子身穿窄衣工作的寫實場景更是讓福州百姓嘖舌。
這年頭的男人哪看過這個哪怕是口中說著世風日下,但這期的旬報確實實在在的多賣出了五百多份,加印了三版還供不應求。
許多人將這報紙買回去藏在家中賞玩,還不敢讓其他人看見,更有人托人找到王文龍處訪求這幾幅版畫的作者,意思是想要高價請這作者幫忙畫些其他內容。
橫錦巷,湘妃紗的店鋪之中,王文龍正指揮著店中的售貨員將一副副新的水牌掛上。
許多布料都被他起上好聽名字“湘妃綠”“晚晴紗”“木蘭綢”,旁邊還有折價區,一沓一沓漂亮的手絹之上放著著“折上折”“尾貨”“力薦”等牌子。
如今有許多人看了申報之后都來橫錦巷瞧熱鬧,他們的錢財不夠買整匹的布匹,但是這些小樣的繡活、手絹之類售價便宜,大多數有時間來轉悠的階層消費起來卻是輕輕松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