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富論出版上冊后小火了一陣,但袁無涯也知道這種書想要賣到那樣的銷量是不太可能,所以在跟風出了下冊之后,后續的國富論出版就按原本計劃走起精品路線。
沈宜修打開國富論的函套,這套全本國富論光看函套就知道是精裝版,做了個全部包裹的六合套樣式,開函處還挖做如意形狀,連函套上的骨簽都是用的象牙制成。
小船再次搖起來之后,父女倆便一同翻看此書。
沈宜修能看懂國富論的內容,但是讀起來依舊感覺很有難度,心思一刻也不敢放松,一個思維沒跟上就要掉隊。
沈宜修再抬頭時天都已經黑了,不禁一愣,書中不懂的東西太多,讀國富論時沈宜修忍不住有種智商被碾壓的感覺。
“這王文龍居然如此聰明。”
她是個才女,從來只有她比別人聰明的份,沈宜修很不喜歡這樣的感覺。
同時沈宜修也感到十分驚訝,她明白這種書不是有才華就能寫出來的,而是需要做許多扎實的案頭功夫和深入的思考,能夠寫出這樣的書的人似乎和那種浮華浪子的性格不太相符呀
沈宜修看書的時候沈珫也在一旁看著,沈宜修不想夸獎王文龍,但沈珫卻沒有這樣的心結,晚飯之時他便直白的說“這王建陽果然是天下奇才”
不只是沈珫,許多讀者也都對王文龍的國富論由衷佩服。
國富論出版了一年多,終于擴散出了三吳。其實這才是這年代書籍傳播的正常速度,之前王文龍的葡萄牙國史能夠天下聞名,乃是依靠葡萄牙國史講史演繹一般的娛樂性,許多人買回去是當看的,國富論顯然沒有那么有趣。
國富論能夠憑借自己的實力在不到一年的時間之內慢慢傳開就已經是頂流書目了。
國富論第一版雖然印了五千多冊,但是明朝國土畢竟這么大,這印刷量都出不了三吳,導致很多人都不知道王文龍有國富論這本大作面世。
直到此書沉淀了快一年,國富論才終于走出江南流入各省,再次引起讀者關注。
北通州。
蓮花寺。
馬經綸帶著郎中推開僧房的大門,看一眼里頭的情形,連忙跑上去“李老,怎么變成這樣了”
李贄此時已經痛的滾到了床鋪下面,額頭冷汗涔涔,卻還是搖頭說“腹中稍痛,緩一陣就行。”
馬經綸是萬歷十七年進士,通州人,幾年前因為上疏邊事被從監察御史的位置上罷官回家閑居。
去年馬經綸知道李贄流落黃蘗山就入山相見,當時大雪封山,李贄閑來無事就跟馬經綸講易,連講四十余日,直接把馬經綸給講服了。
李贄老留在山上道觀也不是回事,于是二月份馬經綸便請李贄一起到通州,把他安頓在自家出錢建的蓮花寺。
李贄也終于得以安身,迫不及待就開始繼續自己的寫作,此時他正全力創作解釋自己歷史觀點的續藏書和闡述自己對易理解的九正易因。
李贄今年已經七十五歲,年老多病,這幾年經常犯胃疼,一疼起來就臥榻呻吟不止,但他卻還不舍得放下筆墨。
馬經綸關心說道“肯定是連日寫作太過勞累,李老還是先別寫了,我叫醫生來給您好好診治。”
李贄搖頭道“人老氣衰,我所以未甘即死,皆在九正易因也,我死前定要將此書寫成。若放下筆,只怕再也拿不起來。”請牢記收藏,網址最新最快無防盜免費找書加書可加qq群952868558</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