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了王文龍的話龐迪我默然良久,他有些抵觸這種和異教和光同塵的傳教辦法。
但思考之后龐迪我也不得不承認王文龍的分析沒錯,似乎只有這樣才能打開對大明傳教的大門。
良久后龐迪我起身道“建陽先生的分析非常精辟,我應該給耶穌會寫一封信了。我代表耶穌會對您表示感謝。”
王文龍道“只是一點建議而已,日后說不定我還有求到你們的時候呢。”
龐迪我笑著說“到時候我一定盡力幫忙。”
耶穌會即使到崇禎末年也只不過發展了十幾萬信眾,但是其中上層文人的比例卻是非常高,這也是耶穌會找到的主要傳教方向。
通過今天的交流,龐迪我已經非常認同王文龍的世界眼光,知道這樣的人物在明朝絕對是鳳毛麟角。哪怕耶穌會不用王文龍所說的利瑪竇規矩,也有必要交好王文龍這樣的名士。
“相公,前面就要到廈門島地界了嗎”沈宜修坐在轎子上好奇的看著這閩海風物。
這還是她第一次看見大海。
王文龍囑咐她說道“你別到處跑了,趕快回船艙里坐著,待會兒浮海危險。”
沈宜修搖頭說“我想看看他們是怎么起錨航海的。”
王文龍道“別不聽勸,待會兒你就明白了。”
“我才不信。”沈宜修頭鐵的站在船尾。
等到小船起航她果然不再頭鐵。
這年頭可沒有廈門跨海大橋,從泉州府地界到廈門島還是要坐船的,雖然路程只有十里地,但畢竟還是海船,在十月份的天氣東北風嗚嗚的,幾人坐的又是小船,船越小在海上顛簸就越大,不一會兒沈宜修就受不了了,頭暈腦脹的被李國仙和丫鬟扶到船艙里。
王文龍被沈宜修和李國仙一起白了一眼后才忍住笑。
廈門城位于廈門島上,這地方原本就是一個邊防衛所,稱為“中左所”,城墻周長只有一千多米,高六米,就是個小小的堡壘模樣。
廈門城也不屬于泉州或漳州管轄,之前一直屬于管理衛所兵的福建都指揮使轄區,與金門所城,高浦所城,以及永寧衛城、鎮海衛城互為犄角。原本守軍一千多人。
而王文龍到達之時這座原本荒涼的海防要塞已經在幾個月的開發之后初見城市模樣。
城墻部分被拆除,然后重修擴建,城墻高度也在增加,而在城墻外面已經出現了這時大城一般的“關廂”地區。
這還要仰賴于漳泉的流民太多了,給一口飯吃就來干活,短時間內就將這一座邊防要塞給建成了至少是一個大縣的規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