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是天然的謝爾曼就對同樣是清教徒的沃爾特感到崇拜,此時看到沃爾特對于葡萄牙國史的推薦語,他瞬間便認定葡萄牙國史一定是一部好書。
謝爾曼當即掏錢把這半部葡萄牙國史給買了下來。
這年頭英國的書籍價格便宜,一部書價一般不會超過技術工人一天的工資,沃爾特所印的這本葡萄牙國史裝幀有格外設計過,所以價格稍貴,但是對于謝爾曼來說也足以承受。
坐上回家的馬車,謝爾曼在車上就開始葡萄牙國史的正文。
他從王文龍的原序開始,好奇的看著王文龍描述鄭和航海和葡萄牙人來到印度的歷史故事,對于身處歐洲的他來說,這發生在東方的歷史事件是如此遙遠而又神秘。
而接下來的論述,更是讓他不知不覺陷入書籍內容之中,一直等馬車到了家門口,謝爾曼被車夫提醒之后才記起自己還在回家的馬車上。
回到家中把禮物送給母親和弟弟妹妹,謝爾曼卻是連吃飯洗漱都忘了,捧著葡萄牙國史坐下繼續。
沃爾特所出版的葡萄牙國史上半部正文只有十萬多字,加上其他零零散散的稿件,勉強湊到一本書的厚度,謝爾曼花費了兩天時間廢寢忘食的,才終于把王文龍所寫的葡萄牙國史上部分讀完。
內容只寫到葡萄牙人在印度站穩腳跟,后續的情節勾的謝爾曼寢食難安,恨不得能夠馬上看到下半部。
原本征服者葡萄牙帝國的崛起這書把視野都放在葡萄牙國身上,是一本以歐洲為中心的歷史,但王文龍是為了明朝人寫作,自然要做些取舍,于是加入了大量東南亞和印度的內容。
而沃爾特和羅明堅對于葡萄牙國史的翻譯之中也有不少自己增添的部分,沃爾特還要專門給英國人貼金,最終結果就是此書極大的強調了亞洲的重要性,并且大大吹捧了英國人和荷蘭人正在奉行的殖民公司制度。
“歐洲人的殖民制度來源于意大利的糖島模式,意大利人依靠糖島曾經縱橫地中海,葡萄牙人將糖島變成商館,于是獲得了比種地更多的利潤,西班牙人將商館變成帝國下轄的殖民領土,除了做生意之外,還控制一切資源和貿易,利潤更加豐厚。”
已經反復咀嚼過葡萄牙國史兩三次的謝爾曼讀到這一段時不禁感到深為認同。
而接著讀下去,謝爾曼更加感到激動。
“但是西班牙人的擴張已經到達了極限,他們的殖民帝國并沒有能力打敗印度人和中國人,印度和中國沒有辦法在西班牙人的殖民模式下被納入他們的統治區,而新出現的貿易公司模式或許能夠解決這個問題”
謝爾曼放下書突然想到了荷蘭人剛剛成立的荷蘭東印度公司,接著他又想到自己家的紡織廠中所用的產自印度的棉紗,正是這種植物纖維幫助他們家的羊毛呢子極大的減少了成本,這些都是通過貿易公司購買來的。
放在以前,他根本不會在意這些遙遠的國家大事,但是葡萄牙國史的眼光無比敏銳,此時看完葡萄牙國史之后,他感覺自己的世界觀都已經不同了。
謝爾曼放下書籍就跑到街面上去打聽,很快,他越是收集有關于荷蘭與英國做東印度貿易的公司的信息就越感到王文龍所說的事情正在現實中一步步實現。
謝爾曼終于下定決心要去投資東印度公司的股票,覺得這筆投資說不定能改變他家族的命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