伯多祿哈哈大笑“倒銅水有什么技術,光是就鑄造這一方面,中國的工匠并不比我們差。”
這時王文龍就見一爐銅水剛剛澆完,兩個工人摘下防護的面罩手套,王文龍等人才發現他們兩人都是華人面孔。
這兩個華人剛才工作之時不好分心,這時澆筑完了全都過來沖著王文龍等人打千做禮。
王文龍一陣無語。
剛才快要澆銅水之前他找耶穌會士幫自己翻譯詢問兩人技術細節,對方不回答,還得等伯多祿主動介紹他才知道兩人所做的是何工作。
剛才王文龍還以為他們是想保守秘密不敢多話,這時才知道,對方大概就是惠州人,不回答是因為聽不懂官話。
伯多祿笑著說“卜加勞鑄炮廠內華工和葡萄牙工人各占一半,葡萄牙人有成熟的銅炮制作經驗,而從肇慶一帶招募來的華人鑄炮工則帶來了大明傳統的鐵炮鑄造方法,鐵炮比銅炮還難以鑄造呢。”
伯多祿一番解釋王文龍才知道,這年代的歐洲流行的是青銅炮,大明特產的鑄鐵炮在歐洲都很少見,鑄鐵的澆筑和鑄造過程比起鑄銅還要麻煩,連伯多祿都是到了澳門之后才慢慢摸索出如何制作鐵炮的。
怪不得他說華人鑄造工的技術并不比歐洲人差。
這年代鑄鐵大炮不流行的原因是因為鑄鐵炮的性能并不算好,鐵炮鑄造容易形成沙眼空鼓等等問題,導致鐵炮很容易炸膛,只不過大規模生產上鐵炮的成本遠低于銅炮。
王文龍好奇詢問“伯多祿先生不怕我們也學會了銅炮鑄造嗎”
伯多祿搖頭,指著一旁堆料的車間說道“我到澳門用了五年時間才住出第一門大炮,我們的銅炮鑄造中所需銅材大半購自日本,其他的礦物包括硫磺、紅條銅,甚至是木炭也是有專門的取材地,所有配方都是花費了好多年時間摸索出來的,這些東西換了一個地方成分就完全不同,即使是我想要到福建去鑄造火炮,也需要再摸索上五六年才有可能,哪里是看一眼就能學會”
王文龍總算明白了,這年頭的金屬以及礦物原料純度太低,隨便換一個原料渠道鑄造的配方就需要相應改變,怪不得卜加勞鑄炮廠能夠在東亞領先上百年,因為人家適應了本地的配方和原料,有一套只能針對本地的鑄造方法。
怪不得伯多祿完全不防備他們,因為在這年頭同樣的鑄炮工人運到其他地方去根本就玩不轉。
想要把伯多祿抓到福建去幫忙鑄造大炮,顯然是不太可能,王文龍總算明白,為什么后來大明朝廷也得專門派人到澳門購買大炮了,即使是伯多祿自己想要產出質量穩定的大炮,也只能在澳門的這片竹林之中制造。
既然沒辦法挖人,那就只能談購買之事,王文龍和伯多祿一起在鑄造區轉了一圈,便被伯多祿請進一間葡萄牙風格的石墻小屋,王文龍和伯多祿對坐,旁邊還坐了個耶穌會士做翻譯,王文龍喝了一口茶后問道“現在卜加勞鑄炮廠的生產狀況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