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文龍看了一眼身邊的軍官就見那軍官聽了伯多祿的評價之后明顯臉色不好,顯然是照著伯多祿所說的戰斗方式想定了之后,發現大明的船只果然有他所說的問題。
王文龍回想了一下自己知道的歷史也發現伯多祿所說的沒錯,明軍后來的記載中碰上同樣裝備或者是更弱的中國洋面上的海盜還能利用發炮迅速的優勢一下子擊沉對方。
但在和歐洲人的作戰中,基本就是如伯多祿所說的明軍的船炮射程太近,還沒有靠近歐洲船就會被對方打沉,只能靠大量小船接近,讓對方打不過來,趁著敵人手忙腳亂時靠近使用放火或者跳幫的戰術。每次海戰勝利都十分勉強。
且這種戰法也注定了明軍沒有辦法進行遠洋進攻,用舢舨在福建外洋作戰還行,但總不能指望那些小舢板萬里蹈海跑到呂宋去吧,船小難抵風浪,如果真那樣做,估計那些小船還沒過臺灣海峽估計就得沉了一半。
王文龍道“如果請伯多祿先生對大明的船只火力做設計,您會怎么安排”
伯多祿思索一陣,拿起鵝毛筆蘸了墨水就開始在圖上寫寫畫畫,他在澳門待了四十多年,對于明軍的這種船只也見過多次,大概早就在心里構思過如果由他來改進將會對這船只的火力做怎樣的配備。
不一會兒王文龍便見伯多祿在圖紙上加上了六門炮。
六門炮分別放在船身的兩側,并且還標注了不同口徑,王文龍叫來一旁的軍官幫忙參詳。
伯多祿介紹“這樣排放的主要原因是考慮到明軍的船只較小,不能承受太大口徑的炮位,還得需要兩邊平衡,不然開兩炮后船都得翻。”
聊了一陣之后,王文龍小聲詢問那軍官“你覺得這伯多祿的設計怎么樣”
軍官點頭說道“聽起來頗有道理,只不過軍械之事若不實際使用,誰也不知會如何。”
王文龍點點頭,詢問伯多祿道“如果要鑄造這樣六門青銅小炮需要多久時間”
伯多祿坦白說“卜加勞鑄炮廠的生產能力很弱,想要鑄造六門青銅炮,至少要半年。”
王文龍記得歷史上沈有容入臺擊倭寇就是這幾個月的事情,再拖一陣也頂多有半年時間,于是道“這太慢了,你們有沒有從外邊購買青銅炮的渠道”
伯多祿道“這樣的小炮在西班牙人的鑄造廠中很多,如果急用的話我建議您從歐洲購買,半年時間足夠西班牙人將貨物運到澳門了,如果只是小規模的裝備,可以先使用從呂宋購買來的二手炮,那就只需一個月,加上改裝和訓練用時,不會超三個月。”
王文龍又問“二手炮的質量會不會出問題”
“鑄炮廠可以為大炮做質檢,如果沒有裂痕之類的問題,哪怕是二手的大炮,一次戰役中發炮數不超過二十發,基本不會出危險。”
王文龍點點頭道“那就請伯多祿先生先到呂宋幫我訂十二門炮,我會建議徐大人派一批船只來澳門港口做改裝,時間很緊急,需要加班加點的干。如果成功的話,我相信后續福建會給先生更多訂單的。”
伯多祿聞言十分興奮,就連一旁的耶穌會士也是臉露喜色。
大明對于澳門的葡萄牙人是當做臣服的外藩洋人看待,找葡萄牙人買大炮在朝廷眼中類似于找蒙古人買馬匹,只要不吃太多回扣,基本是不犯啥忌諱。
葡萄牙人也樂得和大明朝廷保持長久的關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