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引用衛所兵的采訪說到稅監踢翻攤檔,將老太太推倒在地,又去打孩子時在場的聽眾已然是群情憤慨,等聽到說蘇州織工行會和漕幫一起把稅監給抓起來,送進衙門眾人又是一片歡呼。
接著王文龍又寫了這群稅監被送入衙門中的情況,當聽說衙門直接把人放出來,而且還去報復那對老小。
原本大家喜悅的情緒再次受到壓抑,一篇文章將白龍廟事件的始末說得清清楚楚,最后王文龍還介紹了相關的法律條陳。
古代的中國有自己的一套法律,在歷史中被稱為“中華法系”,不光被中原王朝所使用,在此時期還成為了越南朝鮮等受儒家影響深刻的地區的立法思維。
“中華法系”的主要特點就是“禮法合一”,以儒家主張的綱常禮教作為法律的指導原則和定罪量刑的基本依據。
其中一些原則頗為特別,比如“矜老恤幼原則”,對于年老和幼年的罪犯加以減刑,對于老少的受害者加以特別關愛。又比如“同居相隱不為罪”原則,認為親朋互相隱罪的判罰程度應該比只因為利益而互相隱罪的其他關系要低一層次。
這些法律深受儒家的三綱五常標準影響,比如“同居相隱”等原則在后世的法律體系中明顯不適用,但矜老恤幼等保護弱勢群體的量刑原則卻是超脫時代的觀念。
白龍廟事件在中華法系思想之中是絕對站不住腳的,首先就是違反“矜老恤幼”的要求,對于相關判罰,王文龍能找出許多成例,正好最近萬歷皇帝也專門針對稅監出過上諭,要他們不要騷擾窮苦百姓。
文章最后又介紹了幾件近期在蘇松常鎮等地發生的稅監沖突,以及蘇州府學之中生員們對此的抗議,還引用了魏大中情緒激烈的文疏。
這篇文章念完之后眾人已經議論紛紛。
剛才和史有富介紹情況的那青年忍不住評論說道“什么皇榜收稅,明擺著是狗仗人勢”
史有富也是聽了一肚子的氣,他頗為認同說道“沒錯,就是狗仗人勢,沒聽文章里介紹的嗎,幾月前圣上在處理云南之事時已經下令說皇榜收稅不應該收孤老弱者的錢,他們卻偏偏要去刁難這對老小,還扛什么皇榜利用皇榜來壓百姓是真。”
“呵呵,不收老小的錢收誰的錢難道他們有膽子去收城里大老爺的錢”
“這群天殺的稅監,個個都是該死”
“縣衙也不是什么好東西,織工抓到了人,他們沒過一天就給放了,老小受了報復,他們也不幫人主持公道。”
“這世道,我看是完了”
眾人議論紛紛,群情洶涌,看的臺上的彈詞先生和他的徒弟都有些害怕。
這先生怕受稅監太監的騷擾,甚至之前熟悉今日播報內容之時,看到這篇報道都有心不念,但是蘇州旬報那邊下了要求要他們一定按照報紙內容念誦不然就不給錢,所以活報員們都不得已而為之。
那彈詞先生念完這篇文章之后連廣告都忘記了念,連忙翻到下一版念起內容,希望能用吸引走聽眾的注意力,但是下邊的聽眾們卻早就議論起來,哪怕是狄公案也沒辦法影響他們的激憤情緒。請牢記收藏,網址最新最快無防盜免費找書加書可加qq群952868558</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