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文龍稍稍思索萬歷三十一年的歷史事件,然后立馬就想到了王穉登回到江南的原因。
在歷史上這幾個月大名鼎鼎的第二次妖書案就該爆發了。
妖書案的始作俑者是誰雖然在歷史上是一個謎團,但是妖書案的主要針對對象是當時的朝廷斗爭是不爭的事實,而此時的朝廷斗爭局勢和歷史上的萬歷三十一年并沒有太大出入。
所以即使原本歷史中引起妖書案的妖書續憂危竑議早在幾年前王文龍誣陷魏天爵時就被王文龍寫了出來,可在這個時空妖書案多半還是會爆發。
王文龍寫書時萬歷皇帝還沒有立朱常洛為太子,民間關于萬歷皇帝要換太子的傳言不在少數,可現在萬歷皇帝已經立了太子,再就此事加以造謠嚴重程度自然高了不少。
而王穉登之所以回到江南,就是因為萬歷三十一年妖書案爆發之后,京城中的各種人物都在亂傳萬歷皇帝要費立太子的消息,萬歷皇帝為了控制甚囂塵上的輿論,所以下了逐客令
“奸賊捏造誣詞,動搖國本,離間朕父子兄弟骨肉之情,罪當大逆。山人游客,著嚴加驅屏,不許容留庇護。”
算算時間,王穉登這會兒回到江南,大概就是因為妖書案的后續效應而失業,手頭吃緊。
“伯父,我勸你還是別投錢,那個王穉登多半是騙子。”王文龍提醒說道。
沈瑄卻搖頭“建陽不知其中原由,你年輕,哪里曉得王穉登當年的名聲這可是真正大人物。”
沈瑄也是太好騙,聽到對方名聲,就真以為對方有發財的門路。
沈璟見王文龍神態懇切,對沈瑄道“賢弟先莫急,建陽你說對方是騙子,可是有何原由”
王文龍只能編造部分情況道“我聽說最近有許多京城中的山人都被驅逐,這王穉登只是回來的早的,伯父說這樣的人能有什么通天的本領”
“他是被人趕出來的”沈瑄聞言頗為驚訝,臉上神色將信將疑,還喃喃自語說道“王穉登在京城有那么多關系,如何會輕易被人逐出,建陽莫不是聽岔了消息”
王文龍一臉無語。
王穉登如今已經快七十歲,而沈瑄也快六十,當年王穉登叱咤風云的時候,正是沈瑄這一輩讀書人的青少年時期,在沈瑄眼里王穉登的地位還有年少時期的情懷加持。
其實王穉登這些嘉靖年間的山人在明代的山人之中成就遠算不上顯赫,畢竟王穉登那一代人年輕時,有點才華的還想著去考科舉,而隨著時代發展,科舉的決定性正在降低,越來越多的優秀人才都選擇成為山人。
此時的山人如陳繼儒等在后世的影響力都勝過王穉登等輩,而此時才十幾歲的未來復社諸生在歷史上還能影響時局走向。更別說到明末,三大思想家黃宗羲、顧炎武、王夫之,三位中最高科舉成就的王夫之也不過是考上了舉人而已。
主要原因是明末黨爭越來越激烈,哪怕通過科舉考上進士,在黨爭中沒有占到好位置,說被擼也就擼了。
而有門路的讀書人哪怕沒有科舉,只要善于結黨,同樣可以通過黨派獲得無上權力,最后結果就是科舉考試的性價比實際降低。
所謂亂世英雄起四方,誰還管你有沒有正式編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