照原歷史發展,二十幾年以后的天啟年間,江南流行的制錢將“大半雜鉛砂,百不盈寸,摔擲即破碎”私錢可能比制錢還多。
歧視這些商人買制幣機回去制作銀幣也是件好事。
隨著隆慶開關以后大量白銀涌入大明,現在江南的地主富商家里有的是銀兩,許多銀子都被藏在地窖之中。
貨幣的流通價值必須要在交換之中體現,而大量的實物被換成白銀,然后地主們又將白銀收藏放在地窖里不用,這種行為對于大明的經濟實在沒什么好處,如果能將白銀做成銀幣,肯定能夠使得白銀流通量大大增加,當這制幣機被廣泛應用到一定程度,銀幣通行天下甚至都能大大緩解大明對于白銀的需求量。
當天下午吃過午飯,王文龍又帶著物理社的人回到工作現場,再次將制幣機開起來,上午跟工人比試生產效率只是為了宣傳,這一次卻是為了測試出實際生產之中的生產效率。
不停歇的做了一個時辰,這一回制幣機并沒有出現問題,計算出來這制幣機每個時辰能夠生產出銀幣一千五百枚左右,產量超過傳統的翻砂鑄造法十倍以上。
李三才對于這項實驗的結果非常滿意,看到這機器,他就覺得無數錢財在向自己招手。
而由此在場的一眾人物也對物理社的各項研究產生興趣,王文龍又安排大家去參觀物理社。
一眾人物好奇前去,當看到物理社在蘇州各處安排下的研究室、藏書樓以及教學中心,紛紛感到十分新奇。
轉過幾天蘇州旬報便對這件事便作出詳細報導,而且不光是旬報許多道場的人物都寫文章發表在報紙上。
如西湖新報是杭州的大報,當天到場的名士之中便有一人是這報紙的兼職記者,此君參觀了物理社之后新奇不已,激動寫稿,于是幾天之后西湖新報便刊載出整版報道
“王建陽以文章聞名于世,然少有人知其人還是一雜學大家,建陽精于機關數術,與同道在蘇州創辦江南物理社。”
“近日物理社研制一制幣機面世,于蘇州桃花塢以南寶泉局作坊同老匠比試。達官顯貴、士紳大賈受邀參觀者凡五六十人。”
“比試開始,初時機器運行即卡頓,而爐工燒銀甚快,銀汁一爐澆鑄完畢,而物理社一邊僅出幾枚次品,人皆以為機器不堪用。然而待機器修好,眨眼便超過人力第二場時,機器一時辰便產銀幣一千余枚,皆紋樣精美之好錢,比之上好洋錢毫不遜色,比之制錢更是精美遠甚,在場達官顯貴見而奇之。”
“午后,王建陽及社中名士引我等參觀蘇州之江南物理社,所見物理社中實驗之作坊,名為實驗室者五處,皆是窗明幾凈,實驗室中有真空管等物,取真空管試之,管中放至輕之雞毛與好錢一枚,羽毛銅錢同高度落下,銅板竟如鴻毛般輕飄,同時落至管底,滿座皆驚又有小孔黑箱,取一物至于孔前,進入箱中,遮蔽四門使之黑暗,便可見孔前之物倒影于箱后,其神其態纖毫畢現,雖是名家描摹不能比擬,若在箱后放一白紙,取筆將紙上圖樣描摹,立時成一圖畫,有此物,雖小兒作畫可比名家也還有萬花筒,乃是內置銅鏡所制又有擺鐘實驗,此物計時可勝銅漏”
物理社里各種用來教學的實驗器材,對這時的人來說實在太心急了,參觀知識,大家就如同小學生去科技館似的爭相參與實驗。
而這報道一出,介紹的許多新奇事物,立馬引得杭州許多喜好奇事之人對江南物理社產生興趣,不少有錢有閑的讀書人干脆北上去往蘇州,到物理社中實地查看,物理社由此又招得一大批社員,順帶著物理社研制的制幣機也引來許多人的關心詢問。
而這之后得到的宣傳成果也是不少。
李三才幾天之后便決定在蘇州投資新辦一個制幣廠,股本由蘇州寶泉局、漕運衙門和民間集資各占三成,江南物理社在里頭也有百分之十的股份,負責設備制造和維修。
除此之外,還有常州、鎮江的客人訂購了兩臺制幣機,物理社開價一臺機器二百兩,那商人毫不猶豫的就答應了。
王徵接下來一年有的忙了,光是工廠和商人所需要的十幾臺機器就足以讓物理社的造作部門加班加點。
這一次實驗成功光是制造機器物理社給相應人員發的獎金就超過五百兩,參與研制的人員,雖然許多是出于好奇,但是有這樣的收入,再不分錢就說不過去了。
在王文龍的倡導下江南物理社的造作部門由此專門拆分開來,成立了一家類似于研究公司的機構。
這家機構由物理設占八成股份,剩下兩成則由社中王文龍等有實力的人物出資入股,機構管理由王徵負責,自負盈虧。
機構成立后不光有機器的收入,寶泉局新廠的幣樣設計和出模也要由他們來負責,這也是一項極有前途的技術。請牢記收藏,網址最新最快無防盜免費找書加書可加qq群952868558</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