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其昌對于王文龍的見解十分重視,也開始嘗試將他的許多觀點都納入考古實踐之中。
甲骨社的這一系列實踐其實都是在為中國培養考古學人才。
在后世的歷史記載中明萬歷年間出現的甲骨社將成為人類歷史上第一個近代化的考古社團,包括王文龍和董其昌在內都將成為近代考古學的先驅。
特別是提出地層工作法的王文龍,直接被冠上一個“考古學規范化之父”的名頭。
發掘全程席浪仙和潘秀也在考古現場采訪寫稿,席浪仙還畫了不少考古現場的繪畫,王文龍這一次好不容易來到安陽,自然要親自操刀給蘇州旬報弄幾篇關于甲骨文考古的稿件。
蘇州旬報采訪團的忙碌被甲骨社同道們看在眼里,心中感激,所以董其昌便專門讓人挑了幾片甲骨送給王文龍做禮物。
這年代的考古學都還沒發展出來,人們對于古文物的思想也就是這樣了,能不把甲骨拿去磨粉就是極大進步。
甲骨社的成員雖說會仔細地保存甲骨,但是嚴守的道德標準也就是不把發掘出來的甲骨收歸己有而已,但安陽到處都能買到甲骨,社員私下從外界買來甲骨珍藏肯定是難免的。
董其昌作為甲骨社的掌舵者自己私藏的甲骨就有幾千片,而且到處去為甲骨研究疏通關系之時,精美的甲骨也是董其昌常用的禮物。
王文龍被贈送的五片甲骨中三片是甲書,兩片是骨書,每一片上的文字全都超過十五個,而且兩片甲和兩片骨分別是涂朱涂墨的,就是在刻下文字之后再在文字上用顏料加以涂色,這種甲骨的價值遠超僅有契刻的甲骨,甚至還有一片甲更為珍貴,直接就是朱書。
此時通過對甲骨的研究,甲骨社的成員已經破解了蒙恬制筆的傳說故事,因為安陽的甲骨中出土了一批朱書甲骨,這些甲骨之上沒有刻畫,直接就是用筆蘸上紅色顏料書寫卜辭。
在董其昌這些書法大家眼中一眼就能看出商人書寫所用的是毛筆,還是硬毫,且用筆方式相當有特點,書寫出來的文字很有味道。
蒙恬是秦代人,傳說中都說是他第一個制造了毛筆,但是甲骨研究給出的實證卻顯然證明早在商朝就已經有毛筆了。
對于這一批甲骨王文龍小心翼翼的保存,他先在安陽找匠人制作和胛骨大小相同的盒子,又于盒子中墊上軟襯,還弄來石灰等東西吸水防潮,再用細棉線將甲骨細細的繃在盒內,防止回家路上因為顛簸而有所磕碰。
幾千年前人寫的毛筆字啊,蹭掉一個墨點都是對國寶的大不敬。
王文龍收下甲骨也并非單純貪財,而是他參與了甲骨發掘的全程真想留點東西做紀念。等他百年之后,或許中華文明能走上不同的道路,到時候自己的子孫把這玩意兒往博物館里一捐,下面放個“甲骨文發現者王文龍收藏甲骨”的牌子,肯定能評個特級文物。請牢記收藏,網址最新最快無防盜免費找書加書可加qq群952868558</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