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其昌建議道“王建陽在城外的村莊中,我帶澹園先生前去村子,一路上會路過幾個甲骨發掘現場,還可以順道參觀。”
“我早就想去甲骨坑看看了。”焦竑點頭同意。
董其昌和焦竑兩人并轡而行一路往安陽城西北而去,一路上董其昌跟焦竑介紹了甲骨社現在的研究情況,沒走多遠便碰上一個正在發掘的甲骨坑,焦竑頗感興趣的和董其昌一起走到坑邊,好奇的看著甲骨社的工作方式。
一路走走停停來到甲骨社社員們聚集的村子,焦竑對于甲骨社井井有條的考古發掘已帶有極大好感。
董其昌拉住一個社員詢問“建陽現在何處”
那年輕書生回答“在村塾里座談呢。”
董其昌對焦竑笑道“建陽真個有名士風范,來到安陽不久,卻是人人都喜歡聽他做會講,澹園等會兒見了就知道。”
幾人來到私塾之外,并沒有打攪里面上課,而是都站在窗戶外聆聽。
王文龍坐在私塾的講席上,手中拿著幾張臨摹甲骨文字的畫片,而下面坐著的是一眾甲骨社的社員,年輕的不過十幾歲,年紀大的都有四五十歲了。
就見王文龍對眾人分析說道“為何我以為安陽城外的甲骨遺址應該叫殷墟遺址首先從大量的甲骨分析可知此地的甲骨最早只到商王盤庚,而自盤庚以后商朝帝王親自祭祀并且參與署名的甲骨就不斷出現,這非常符合歷史年表中盤庚遷都于殷的記載,此地該是殷墟無疑”
王文龍說完,下面有一個帶著江南口音的學者道“建陽先生,看了這許多甲骨文的卜辭,在下總覺得這商人的思想十分怪異,但又說不出來”
王文龍點頭同意“對于這些卜辭的研究倒是讓我想到尚書之中盤庚一章,在這篇章之中商王盤庚在遷都之前把貴族召集到王宮庭院做了一番長篇演講,先說歷代商王對這些貴族的恩惠,接著又說若是這些貴族不服從他的意志遷都就是忘恩負義,會受到祖先的懲罰。此演講之中的盤庚威脅貴族時說的是一旦先王們不開心,就會從上天懲罰他們,卻不是說他們忘恩負義會被上天示警。”
“這段話過去的學者總是難以理解,然而隨著大量卜辭的出現,我們卻似乎可以斷出,在商朝人的思維里歷代商王死后會升到天上成為神,并且一直保佑著后世子孫,后代商王與上天的交流便是由此而來。”
“這與周以后帝王自己就是天子可以和上天直接交流的觀念十分不同,這大概是后代人改制的結果。”
焦竑這是第一次聽王文龍做會講,聽著聽著他便把王文龍引為知己。
焦竑和李贄不同,他雖然也有離經叛道的思想,但是卻反對以錯證錯,認為一切思想理論都因有依據,王文龍旁征博引的講課方法讓他覺得非常認同。
當然也有不同之處,就是焦竑的歷史觀念還是脫離不了明代人的窠臼,明朝還沒有考古學,所以焦竑研究歷史之時更相信史書記載卻不重視考古文物,他腦海中的商朝還是司馬遷史記之中描繪的樣子。
而王文龍顯然不會認同這些觀點,他來自后世,知道從考古實踐中得出來的商朝的形象和司馬遷幾千年后收集史料描繪出來的那個商王朝差距極大。
王文龍和眾學者的討論接近結束,這時焦竑終于推門而入。
“建陽,我叫焦竑,號澹園,久仰大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