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竑點頭道“建陽的訓詁學方法論該是準備出版了吧此書雖然是講的小學,但是內容與考古也有千絲萬縷之聯系,我可以為建陽寫一篇序,就用你的辦法。我將歷史上歷朝歷代史官的作為以及此作為的原因猜測寫做一篇,篇名就叫做考古摘原筆錄,附在你的新書上如何”
“先生可要說定了”王文龍高興說道。
焦竑是這時最有名的史學家,這篇序大概也是明朝人第一次做相關方向的研究,如果此文出現在自己的新書之中,連書帶敘文多半都能一起青史留名了。
因為之前國子監經場印刷的文字斷代學講義只是小規模發售,王文龍這次出書就打算把訓詁學方法論和文字斷代學講義放在一起,還要再加入一些考據學的研究內容,打算徹底把考據學派的開山祖師位置給坐穩。
焦竑在路上也開始寫考古史方面的那篇序。
要寫的內容不少,路上時間只有小半個月,原本兩人覺得寫作時間不夠,多半回到南京之后,還要再忙碌一陣,才能把稿子寫出來,但是剛到開封情況就生變了,因為河道封了,準確來說是黃河決堤,整條漕運路線全堵了。
如果說前兩年大明的天氣主軸是旱,那么萬歷三十二年卻是倒轉了過來,這一年的雨水特別多,多到了成災的程度。
從六月末開始,首先是京城的昌平發生大水,大水直接把京城外的明皇陵給沖了,長陵、泰陵、康陵、昭陵的排水設施全部被沖壞,陵墓之中多半也已經積水,之后大水又孕育出蟲災,把黃陵附近的樹木全部吃光。
到了七月水災更厲害,京師的正陽門、崇文門附近城墻塌陷七十余丈,大量居民受水災,大水一直綿延到永平府,連城北顯貴居住的區域都出現內澇。
也就是紫禁城排水設施修的比較好,要不然萬歷皇帝也得趟著水去上班。
大水在南方也同樣肆虐。
泇河的疏浚攻城加班加點,居然在秋季之前結束,河道總督侍郎曹時聘功勞顯著,但他剛剛受了萬歷皇帝的夸獎,工程剛完工卻就遭遇天災。
黃河就在蘇家莊決口,先淹沒了豐縣、沛縣,之后黃河水無處疏導,于是又倒灌回去奔流向山東濟寧一帶。
給事中馬上就對泇河工程展開攻擊李化龍說開鑿泇河可以解決黃河水運問題,今年把治黃河的錢全拿去開鑿泇河了,結果黃河就決堤,這事情李化龍得負責。
這真是為了罵而罵,今年整個大明都雨水過多,從南直隸到京城哪哪兒都在受災,在這種雨量之下哪怕今年沒有開鑿泇河,黃河多半也得決堤。其實開鑿泇河好歹還在黃河決堤之后保存了一條漕糧運輸的通道,而且還替黃河承擔了一部分分流的責任。
要不然這次黃河決堤大水淹的就不只是河南、山東了。
但是朝堂上言官可不會聽這么多理由,李化龍被罵慘了,只能上疏為自己分辨,實際負責工程的曹時聘也是,他拼死拼活趕在秋收之前將工程完工,剛受夸獎轉頭就被批判,整個泇河工程都被貶低成浪費資金,曹時聘只能頗為委屈的上疏表示“泇河可以信賴”。
朝臣們開始站隊,互相攻擊吵作一團。
不過很快他們的注意力就轉走了,因為更大的亂子出現了。
劫杠案。
記得去年的偽楚王案嗎楚王朱華奎答應給萬歷皇帝送兩萬兩銀子“以助殿工”,這才換來了萬歷皇帝在此案之中的站隊,保住了朱華奎的楚王王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