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嗣昌在后世被認為是明末的能臣之一,但他的另一個身份卻很少被人提及,那就是楊嗣昌是明末一個產出頗高的作家。
楊嗣昌的作品集中在詩詞和文集上,而且和此時流行的文人集子不同,楊嗣昌的文集相當注重實用性,甚至有點后世專業論文的意思。
比如他的武陵競渡略是一部研究龍舟競渡傳統的專著,比較了湖北,湖南,廣東,福建等地龍舟競渡的場景和風俗形式,甚至從各方面去分析這些風俗和當地百姓以及歷史的關系。
再比如他的地官集是他考中進士之后,在戶部任職期間所寫的文集,此書將他在戶部參與財政管理的經歷以及所思所想全部寫出。崇禎皇帝還未登基時,就看過地官集,以此書去了解國家財政的運營方式。
所以別以為明代的文人就只會空談心性,楊嗣昌研究的就是實學,而且已經有了一些社科研究的思想。
而訓詁學方法論就是一步從操作方面講訓詁學研究的專著,后面王文龍附上的另外幾篇文章,也幾乎是考據學各個方面的論文,實操性和科學性都很強,實在太符合楊嗣昌的口味了。
翻了幾頁之后,楊嗣昌越發的心動,最后終于一咬牙道“這書我買了。”
抱著書函回到客店,楊嗣昌根本無心睡覺,直接點起油燈開始讀書,越看越是精神。
一直看到屋中黑下來,楊嗣昌揉揉眼睛抬頭這才發現他的書童早已等到睡著了,一盞省油燈的燈油都已燒干。
楊嗣昌揉揉發痛的眼睛,只覺得王文龍的這本書寫得非常好。
原因一是王文龍的論證的確非常優秀,訓詁學方法論從各方面描述了訓詁學這一門小學的未來,絕對是開山之作的水準。
第二條原因則是王文龍的寫書方式,訓詁學方法論處處充滿邏輯和實證的精神,一切推演都有的放矢,在這個年代的作品之中是絕無僅有的。
而王文龍的這本書非常符合此時的時代發展方向。
萬歷年間的儒家各門各派都在批評清談之風。有人以為這是陽明心學傳下來的問題,有人以為這是因為佛教思想太多的滲透入了儒家思維,甚至有人刨根到朱熹身上,認為程朱理學才是將儒學帶向高談闊論的罪魁禍首。
王文龍的訓詁學方法論沒有參與這些討論,卻直接給出了一個解決辦法既然誰都說不服對方,那就通過考據看看當年的儒家典籍究竟說了什么吧。
如果真的是對于儒家學問沒興趣,大學做不下去,還可以做小學,除了四書五經之外,那么多的古文書籍全都可以去加以考證。
另外訓詁學方法論還啟迪了許多其他研究的文人,王文龍在書中展示了可以通過邏輯找出訓詁的方法,焦竑又展示了可以通過邏輯科學的方式去研究史書的路子,那能否同樣通過科學的方式找出寫文章的方法、做畫的方法、研究音韻的方法
楊嗣昌是個頗有悟性的文人,在過程中已經漸漸發現此書的以上這些優點,并且越思考越覺得這書有里程碑式的意義。
楊朱渡,湖南官書局。
楊嗣昌被一個書辦領到書局干辦的屋中。
干辦手中拿著駱思恭的信奇怪問道“駱千戶打招呼已過去十多日,怎么楊小友今日才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