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些陳家人移民海外已經三百多年,其實更早的移民肯定還有,只不過早期移民主要是以捕魚采貝為主,只是為了討口飯吃,多半不會留下什么文字記載。
坐在書桌前看了近日出版的幾份報紙后,王文龍又閉上眼睛開始打坐。
張燮拿起那鎏金銅碗翻看了一下,道“看簪刻方式是唐碗,而且做的還頗為富貴。這銅網的土沁圓熟,沒有大幾百年時間是沁不進去的,且這個鎏金碗之前多半還鑲嵌有寶石,可能是在土中埋藏時掉了,或是挖掘出來時沒注意受了什么磕碰。可臺灣島上怎么會有唐代的鎏金銅碗”
王文龍心中已經完全明白是怎么回事,問陳良生說“你們還挖到了什么”
不久之后陳良生就將一筐古董拿了進來,王文龍、楊天生還有來看熱鬧的張燮都圍到桌邊。
那是臺灣進入鐵器時代以后最著名的遺址。
“族譜也對得上,”王文龍點頭,詢問說道“陳朋友,愿不愿意接受我們旬報的采訪,我們報紙想將你們家祖先移民臺灣的事情記錄下來。”
陳良生從自己懷中掏出一本書,放到岸上,一看卻是一本族譜,只不過這本族譜也不知道經過了多少年月,看起來是破破爛爛的。
那中年男子顯然沒見過什么大人物,見到王文龍時都不敢說話,還是楊天生在一旁介紹說道“這就是建陽你要我到臺灣找來的陳家后人。”
王文龍聽他官話說的還可以,便笑問道“陳朋友可知道你們祖上是什么時候去的臺灣”
楊天生想起說“陳朋友不是說在島上還發現了古董嗎”
一一一二五三二三二五七
每天打坐練拳,強身健體的同時,還能鍛煉鍛煉身手,王文龍可不想像這年代的許多讀書人一樣,人過中年就文弱不堪,基本的健康還是要保持的。
陳良生先從那竹筐中拿出一個布袋子,打開往桌上一倒,嘩啦啦落下了十幾枚的銅錢。
王文龍讓楊天生去找這兩只陳姓族人,是因為后世記載的最早福建人全族遷臺,就是元代分別是永春和南安的兩支陳氏。
現在福州旬報的總編是張燮,王文龍只是報紙的大股東,雖然實際上他對于報紙刊發的內容還是有相當大的抉擇之權,但是他還是給了張燮足夠的權力。
王文龍詢問道“陳朋友的祖輩可曾說過當年開墾臺灣的事情”
從明代有記載以來,大規模移民臺灣的記錄都是海盜流寇之類,乳嘉靖年間剿倭寇時海盜林道乾帶了三千多手下進入臺灣,萬歷初年的海盜林鳳帶六十多艘船逃亡臺灣等等,這些人對于大明也沒有什么歸屬感。能夠說服對方回到大陸接受采訪,并且記下自己祖先移民臺灣事件的,也就只有陳家這樣舉家遷徙的宗族了。
王文龍問那男子道“朋友是豐州陳家還是岵山陳家”
王文龍想到什么,不敢確定連,忙道“陳朋友的古董可帶在身邊能否拿來與我一觀。”
楊天生好奇問道“這是什么古錢幣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