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鮮的鐵山半島郡治屬于鹽州郡,最大的城市就是鹽州邑,在朝鮮的制度里,“邑”對應大明的府城,鹽州最大的官兒是駐鹽州邑的四品鹽州郡守,鹽州下屬的鐵山、仁光都叫“里”,幾個里屬一縣,各自都有七品左右的縣令管理。
雖然從大明學了一套行政級別制度,但是朝鮮所謂兩班之中科舉考試的錄取人數非常少,許多地方官其實是世襲貴族。
鐵山又處于邊境地帶,平壤對此處的管理更是松懈,王文龍下使了五百兩銀子就將本地官員的路子基本上買通,不禁感嘆這地方是真窮。如果皮島真能夠開發起來,只要分一部份利潤給本地的官員,這些世襲官員為了保護自己的股份絕對能把朝鮮方面的問題給他處理的干干凈凈。
不過這里的地方官對于王文龍開檔的請求,也不敢明面上允許,不是怕朝鮮方面有意見,而是怕大明,如果王文龍沒有在遼東找到關系,朝鮮邊境官員向大明走私,被發現肯定吃不了兜著走。
幾天之后李芳春來找王文龍,通知他查大受給他寫了封信,讓他馬上去沈陽。
從鐵山去往沈陽是有官道的,在皮島開發以前,靠近朝鮮邊境的定遼右衛所需物資全都要通過官道送來,為了承擔如此重大的責任,這一段官道的修建水平也是相當不差,完全可以縱馬馳騁。
為了趕時間,王文龍和毛文龍只放了幾個親信護送船只南下,各自挑選了幾個善于騎馬的隨從,買了馬就直接北上。
雖然道路情況不錯,但這段路程有兩百多公里,快馬顛簸了五天,一路上睜開眼睛就在趕路,到達沈陽時,王文龍感覺屁股都不是自己的,腦仁都快晃碎了。
沈陽中衛的繁華程度完全不是丹東可比的,此處的城建水平至少相當于內地的州府級別,人口十幾萬,市面非常繁華。
王文龍到地方之后便直奔僉事府,將查大受幫他寫的書信以及自己的名帖投到僉事府的門子處。
王文龍又送了二兩銀子的引路銀,那門子的態度立馬好轉,連忙進去匯報。
過不多時,那門子帶著個總管出來,那總管笑著出來說“王舍人,小李僉事正在休息,讓我先引你進去,于偏房稍待。”
王文龍和毛文龍跟著總管一起進去,坐到偏房等了大半個時辰,仍然沒有人通知他去見李如梅。
又過了一陣,聽到房門響處,卻是那總管帶著幾個仆人拿著食盒進來了。
“王舍人,僉事下午有些應酬,舍人請先用些午飯,慢慢等待。”總管笑道。
王文龍皺眉,看了王平保一眼,王平保連忙又掏出銀子來。
總管驚喜的接過銀子,王文龍才問“還要等多久晚上能見到李僉事嗎”
那總管這才說出實話“僉事已經叫家中備下了行獵的用具,弓弦都勒上了多半,下午就要出門。”
王文龍算明白了,李如梅估計還是看著查大受的書信以他的名聲,這才打算見一見他,但根本沒把什么皮島開發之事當一回事。請牢記收藏,網址最新最快無防盜免費找書加書可加qq群952868558</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