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時再看看眼前意氣風發的少年,王文龍心中百感交集,但又無法說出,他只能舉起酒杯道“我敬八百一杯,祝你來年馬到成功。”
“多謝建陽先生。”佟卜年舉杯,將杯中黃酒一飲而盡。
之后吃飯過程中王文龍心中覺得十分不舒服,再也不想說話,而佟卜年和蕭汝芳也只當他聽說了東人受歧視之事心中受到震撼。
其實今日飯桌上話題被引到此處,他們兩個遼東學子心中也是不快,同樣沒什么話好說。
一餐飯就這么悶悶的吃完,蕭汝芳和王文龍告辭離開,回去路上,王文龍還在思索著此時大明對于遼東人的歧視問題。
他越想越覺得大明對于東人這種狹隘的歧視心理,實在是太愚蠢了。
就拿山東人歧視逃回到山東的遼東軍戶來說,山東人說遼東軍戶都是胡虜,背后邏輯根本經不起推敲,因為回到山東的遼東軍戶大多就是祖籍山東的漢人。
就比如后來搞出吳橋兵變的大漢奸孔有德就是出生曲阜,自稱還是孔子后裔,妥妥的山東人。而且孔有德之所以能夠在遼東出名,也是因為后金打下開鐵防線之后他和父親不愿做亡國奴,所以率領開鐵的礦工起義抵抗,其父戰死孔有德便繼續領軍,直到后金軍占領遼陽之后,孔有德還帶領剩下的義軍投奔毛文龍。
如果孔有德當時和父親一起在鐵嶺戰死,妥妥就是一個大明雙忠,而且孔有德和手下的兵馬一直到崇禎年間還老老實實退到山東。
但這些遼東軍戶在遼東打生打死,回到山東內地居然被當成胡虜歧視,吃不給吃穿不給穿,還被派去遼東當填線炮灰,一路上連糧食都征不到,終于在吳橋引起遼東軍變。
而孔有德吳橋兵變之后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回登州去搞屠殺,這群遼東軍戶對于山東人實在太恨了,殺爽了之后才跑去投降滿清。
歷史上釀成如此悲劇,固然有孔有德這群人意志不堅、賣國求榮的原因,但不得不說明朝中葉以后內地人對遼東人不理智的歧視也是很大的推動因素。
而且歷史上很諷刺的是遼東的戰事越是吃緊,內地人對遼東人的歧視越深。
就比如崇禎年間,東林黨的陳仁錫居然能直接呼吁“凡遼人前往省直者,盡數出關”“以清內地”。
意思是既然“以遼人守遼土”,那么遼東土地都被占了,遼人就應該都在遼地戰死,為什么還跑到內地來惹麻煩就差沒說“只有死在抗擊后金前線上的遼人材是好遼人了。”
內地社會對于東人的排斥和仇恨,最終結果就是將遼東人視為非我族類的異己。
這種情況下還要遼東人為大明死戰,誰又愿意上
而后金則趁機主動接納遼東漢人,使得明清之際遼東都司的漢人群體大量叛變。
那些原歷史上對滿清認同感極強的漢人包衣奴才,不少就是在這種情況下主動投靠后金的。
就像父親、祖父都被天啟皇帝弄死的佟國器,對大明那是切骨的仇恨。
但事情本不應該發展到這一步的。特別是對那些到今天還自稱東人而不是遼人,滿心對大明忠義的遼東子弟來說,這樣的結果和歷史評價實在太不公平,王文龍覺得他們即使身處地下也會切齒悲恨吧。
兩乘轎子停在蕭汝芳的家門口,蕭汝芳正要下轎,就見王文龍從一旁走上來,“近德公,我此次回關內當為東人發聲,讓關內人物都知道,東人世代鎮守邊關,東人是我們的一脈同胞,是堂堂正正的大明子弟”
蕭汝芳一愣,漸漸眼中泛上淚光“我替東人謝建陽了。”請牢記收藏,網址最新最快無防盜免費找書加書可加qq群952868558</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