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還能和中原王朝與游牧民族扯上關系
袁無涯帶著好奇心看下去,然后漸漸便被拉入王文龍的思維之中,等他放下書,發現已經過了小半天,他居然一氣看完了本書前四分之一的部分。
袁無涯深吸一口氣,只感覺有一種靈臺清明的舒適感。
這是一種腦海中疑問全部被解開的通透感覺。
所謂啟迪人心,王文龍的農業、地理與鋼鐵就是為了達到這樣的目的,他主動將過去讀者沒有想過的人類史問題先拋出來,然后一步步給予解答,看完之后,自然會有一種一團都被解開,對于整個人類歷史都認識改觀的感受。
袁無涯連連嘆息,他實在想不到王文龍怎么會有這么多發人深省的想法,毫無疑問,這又是一本可以震驚世人的好書。
大名府長垣縣老李莊,李化龍一早起來便推開房門,他穿著一身粗布衣服,正準備步行到父母的墳前去上香。
這時一直跟隨著李化龍的老仆前來報說“老爺,這是幾日間來拜會大人的老爺們所上的名帖。”
李化龍見到上面都是些本地名士的名字,并沒有重要官員,于是將帖子放到一邊問“有人在家中等信嗎”
“有兩家的管事正在家中聽候。”
李化龍吩咐說“待會兒拿上筆墨,我上了香再給他們一一的寫回書,至于那兩家管事,一人給拿一錢銀子好生送了去,跟他們解釋說丁憂期間我不見外客,叫他們不要再來。”
仆人點點頭,將拜帖放在李化龍的桌上正要躬身離去,李化龍又在后面囑咐他說“把我今日要看的書給帶上。”
那仆人又應承了一聲,去了。
李化龍的家族雖然沒有多少錢財,但因為李化龍的祖父曾經當上過縣丞,他們家族在本地也是一個書香世家。到李化龍這一代更是出了他這么一個文曲星級別的人物。
李化龍從小只不過是在本地的私塾中讀書,光是靠自學就通讀四書五經,因為家貧他也沒有機會接受更高級的教育,直到十七歲才受到本縣教諭的賞識,收入門下,學寫八股。
那縣教諭自己也不過是個舉人而已,很快就發現憑他的水平根本無法教導李化龍什么,又找關系將李化龍送到元城書院學習。
就是這么一個插班借讀生的條件,兩年之后李化龍鄉試考中舉人,次年便中進士,他高中進士之時還不滿二十。
之后李化龍的人生簡直如同開掛,三十歲成為省級官員,四十歲巡撫遼東,四十一歲升任兵部右侍郎,四十五歲持尚方寶劍征討楊應龍。
如今李化龍已經當到尚書職位,加少保,再往上升就得入閣了,而他年齡才剛滿五十一而已。
李化龍在房中坐了一會兒,仆人便提著食盒和一包書籍前來,李化龍便起身帶著仆人一起向父母的墓走去。請牢記收藏,網址最新最快無防盜免費找書加書可加qq群952868558</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