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自然會對于王文龍的作品產生理解偏差。
袁無涯極為痛恨這種事情,倒不是因為他多么愛書,而是這種行為明晃晃的在搶他的生意。
他也不是吃素的,動用自己在蘇州的關系將這些書商以所刊妄言的罪名告到衙門去,衙門扣了十幾船此種蹭熱度的書籍,打做紙漿,但效果甚微。
因為明代的出版業一直都有蹭熱度的傳統。
后西游、續水滸這算是明目張膽的,西游記火了之后立馬跟著就來東游記南游記北游記,甚至包括一代名作金瓶梅最開始也是蹭水滸傳的熱度,只不過因為作者的功力實在太強,寫出來的內容別有趣味,開創了市井艷情流派,所以才成為了永恒經典。
袁無涯也知道自己告官并不能杜絕此事,但起碼可以展現自己在蘇州的關系,震懾一下敢和他進行商業競爭的同行。
面對農業、地理與鋼鐵在江南的火爆,蘇評報忍不住發出感嘆“本年以來蘇人文士開談,只論二事,一是紅山玉,一是農業、地理與鋼鐵,而此二件事,都與王建陽有關。”
而就在此時,京城之中也正爆發起與王文龍相關的一場爭論。
李化龍給萬歷皇帝那一篇如何治理云貴少數民族的奏書早在半個多月前就通過邸報流傳到全國各地,王文龍的農業、地理與鋼鐵一定程度上也是通過這篇奏書而全國知名的。
李化龍在這篇奏疏中也推薦萬歷皇帝農業、地理與鋼鐵,這起初沒什么事,但相關討論在王文龍署名發表的盔甲廠爆炸之討論熱度上來之后卻變了味道。
九月末,李三才突然上疏表示“農業、地理與鋼鐵雖然是一本奇書,但嚴格說來并不算是歷史書籍,最多算是諸子一類,也不在皇上應該了解的會講內容之中,臣子給皇上推薦諸子文章,其意義大抵與向皇上推薦道經相同,李化龍吹捧農業、地理與鋼鐵并向皇帝推薦此書極不恰當。”
東林黨的幾個給事中也連忙跟上,上疏彈劾李化龍,表示李化龍這是跨越職權,他本來就在丁憂期間,不應該胡亂向朝廷提出建議,若是萬歷皇帝因為李化龍的建議而了農業、地理與鋼鐵,更是受到蠱惑而誤入歧途。
參與經筵的李廷機卻表示不同意見“經筵之中只規定了講課時要學四書五經,圣上已然過了學習基礎知識的階段,自然可以就平日所的書籍對經筵講官發出疑問,農業、地理與鋼鐵雖然不是四書五經的內容,但他的確是一本奇書,其中不少觀點都有分析理解的意義,完全可以在經筵中討論。”
東林黨人立刻諷刺“李廷機是沈一貫的門生,之所以袒護王建陽,乃是因為沈一貫與王建陽有私交。”
吵來吵去,兩邊都不妥協,但萬歷皇帝看著風向,最終沒有在經筵時就農業、地理與鋼鐵提出問題,他其實看了這本書,但在經筵上討論書籍有相當的政治含義,萬歷皇帝不愿意觸文官們的苗頭。
而之所以東林黨人轉向抨擊王文龍,和王文龍的農業、地理與鋼鐵關系不大,其實是王文龍那一篇盔甲廠爆炸之討論引出來的問題。請牢記收藏,網址最新最快無防盜免費找書加書可加qq群952868558</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