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到半刻鐘以后,鄧道協走到佛像前,這時佛像的大半身體已經被擦出來,鄧道協無意中抬頭看了一眼,瞬間驚訝“這佛像塑的真好”
眾人聞言也都跑回佛堂之中,就見大殿中央的那尊釋迦摩尼佛已經被擦出了大概樣貌,佛像端坐法臺之上,背光無比精美,身上衣服紋路自然垂下,纖毫必現,整尊佛像的動態逼真,完全沒有此時大多數寺廟造像那種刻板之感。
沈宜修驚訝說道“這樣的好佛像怎么我在蘇州從沒聽過”
薛素素道“也不知這佛像是什么年代的。”
王文龍望著眼前掛滿蛛網的佛像,想到了前世旅行時所見香火鼎盛的場面,回憶前世見到的介紹文說道“相傳這一堂羅漢像出自宋代雷潮夫婦之手。”
李日華是博物大家,仔細看著這佛像的雕刻細節道“于我看來,更像是國朝初年或是前元的雕刻風格。”
曹學佺好奇問道“何以見得”
李日華指著佛像流紋般衣擺紋飾說“南宋時的刻像常沒有這般生動。”
“也不盡然。”范允臨也從臺子上爬下來,正面端詳著這佛像,說道,“雷潮夫婦是江南的雕工,他們是民間工匠,雕刻路數和官辦造像頗有不同,國朝初年的雕刻風格和元朝類似,元朝的雕刻風格又本就與南宋的民間雕工一脈相傳,看著相似也是有的。”
何喬遠評價“這一堂佛像比起南宋的佛像生動,比起真正元代名家的雕刻卻又顯得古板了,若是在元代雕刻這一堂佛像,人物應該更加生動才是。”
李日華點頭說“如此說來也有道理。”
曹學佺在一旁也道“建陽既然是聽人傳聞,說的又能如此詳細,想來不會是空穴來風,多半這堂佛像就是雕刻于南宋了。”
何喬遠嘆息說“宋代佛像,又能有如此數量齊聚一堂,實在罕見呀。”
鄧道協也感嘆“如此精美的造像,卻被冷落于荒塵之中,真是可惜。”
聞言何喬遠突然笑道“如今的世道,明珠雜于泥土,美玉落于沙中,慣常事也,又有何罕見哉”
何喬遠的言語之中頗有譏諷意味,只因滿堂佛像埋沒荒草的場景讓他想起了自己的遭遇。
何喬遠曾經在爭國本的早期出頭上疏反對三王并封,之后又參與過救援言官陳泰來、阻止日本封貢、力主宗室科舉入仕等大事,已經算是朝堂上的一號人物,但最終只因為小事被抓到把柄就外放廣西,從此前途毀去,興味索然,終于以事假告歸。
全天下都夸他有文才,他也位列此時的海內四君子之一,但即使如此,還不是只能埋首書案,做些筆墨功夫,到底不能伸張自己經世濟用的雄心。
沈德符忍不住感嘆說道“而今這世道,真沒有一個上升的機會啊。”
何喬遠的感嘆讓沈德符想起自己考舉人已經考了許多年,到現在也沒中,想要考中進士不知又要到何年何月了。請牢記收藏,網址最新最快無防盜免費找書加書可加qq群952868558</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