聞言俞安期皺眉問道“建陽先生不打算出資了難道對我班社演出有不滿”
王文龍反問“蘭社的戲可曾應過非文人的堂會”
俞安期頗為不屑的笑說“自從馬湘蘭創立蘭社以來,蘭社從來是奔走于達官顯貴之家,飽學望族之門,何必去應那鄉野村會”
王文龍搖頭說道“這蘭社的工作自然是符合文人口味的,社中排戲都用古本、院
本,講求音律曲調,便如同做學問一般。便是南京禮部的唱班也不一定有這樣專一的研究環境,然而這豈是辦班社,做生意的思路”
俞安期直接說“風雅二字乃是蘭社之所以能夠屹立至今的原因,老朽看不出其中有何錯誤之處”
王文龍無語道“如今社中有大家坐鎮,名滿江南,自然是能盡占風雅。但我敢問蘭社如今演一天戲收多少錢財,一年又能演多少天的戲想來每演一次,所收的費用都是人家的幾倍有余吧但若是等待大家紛紛退閑,蘭社的名聲漸漸淡了,日后班社要靠什么運營”
“這是外行話了,”俞安期搖頭說道“班社只有越辦越好,越辦越精的,蘭社已經名聲在外,哪怕王建陽不來,薛雪素退隱,江南求高雅北曲之家,還是要找蘭社搬演劇情,怎么會去尋別家又有哪一家能如蘭社一般的底蘊”
聽到俞安期這話,王文龍心中只能搖頭,這老頭性格太過執拗,思想也太過于自負。
蘭社的運營思路是俞安期所制定的,他對于蘭社的名聲能夠維持十分有信心,但原本歷史的秦淮八艷之中,如今只有馬湘蘭出道,剩下七個都還是小丫頭呢。
這年頭的名妓名士也是有一個文化市場才能夠捧出來的,只看接下來幾十年時間秦淮八艷之中的另外七艷紛紛登場,就知道明末江南的娛樂和文化產業有多繁榮。
名聲大過馬湘蘭和薛素素的名妓、東林黨復社的名士爭相而出,接下來的江南最不缺的就是這些人物,隨便其中一個所辦的班社都能和蘭社形成絕大的競爭關系。
戲班掙的多花的也多,一天不是開張就是在虧錢,戲班一旦失去市場競爭力就會十分危險。
王文龍覺得這蘭社的前景堪憂,眼下運營情況似乎還不錯,但若是等上幾年,說不定股本都要虧進去。
其實王文龍的看法還真沒錯,他只記得薛素素嫁給沈德符做妾,卻不知道薛素素一生都被蘭社所坑。
歷史中蘭社再沒幾年就就競爭力下降,開始虧本經營,俞安期已老,薛素素勉勵維持,她也沒有經營班社的經驗,于是越虧越多,最后薛素素積攢的身家都虧進去了,還被投資蘭社的李征蠻追索錢財,她無奈只能去往四川給李征蠻做妾賠償。
她到了四川又被當地的彭土司垂涎,馮從愆從中瞞騙,騙薛素素去酉陽,薛素素到了之后直接被彭家囚禁,待了十余年才回到南京,回南京后薛素素已是家財凈空,只能重為歌妓。
薛素素就是在這種情況下重遇沈德符,沈德符為她贖身,她嫁給沈德符為妾,但一點箱底都沒有,到了沈家也備受欺負。
原時空的薛素素,一生可是被這戲班生意給坑慘了。
本章完請牢記收藏,網址最新最快無防盜免費找書加書可加qq群952868558</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