欠人情也歸欠誰的,如果是會胡亂惹事攀扯他人的妄人,王文龍寧愿出錢也不愿和對方有太多瓜葛。可像陳子貞這樣的人物,欠他一些人情,反而有互相往來的理由。
說完了正事,兩人的目光也看向了戲臺。
樓下的戲臺上,王文龍坤班中扮演紅娘的女演員正舉著個棋盤掩護和扮張君瑞的坤生走著臺步,所演出的正是西廂記跳墻一段。
陳子貞聽了一段便連連夸獎“這戲有些意思。”
白蛇傳的劇本還在打磨,這段時間坤班也需要有演出。
坤班打算要走面向江南觀眾的市民路線,除了過去的北曲之外自然也要學些南腔。
這南西廂記的本子就是王文龍費盡心力弄來的,作者是前兩月和王文龍一起同游東湖的李日華。
為了這本子,王文龍上門催了三次,李日華都奇怪他這還沒完本的劇本怎么值得王文龍如此上心。
王文龍上心的原因自然因為他知道李日華的這一本南西廂記推出之后效果極好。
其實李日華版的南西廂在后世文人中的評價極低,這版本的西廂記沒有啥復雜的人物心理,就是把劇情給過了一遍而已,說白了就是王實甫西廂記的通俗簡化版,但架不住百姓喜歡。
王實甫的西廂記有大段大段的詩文唱詞,文筆固然是美妙,但百姓聽不懂呀。
反而簡編版的南西廂把劇情提煉出來,百姓一看才恍然大悟原來是個戀愛戲,窮書生勾搭小富家小姐,懂了。
原歷史上李日華的南西廂在江南一直演到清中頁,直接成為昆劇的傳統劇目。包括后來的京劇和各種地方戲改編的西廂記紅娘也都是受到李日華這本南西廂記的深刻影響。
王文龍為了票房考慮,自然要把南西廂記的本子弄來。
坤班的演出是對外售票的,句容和南京山水相連,雖然沒有南京繁華,但比起其他地方的小縣經濟條件還是好了不少,而且緊鄰碼頭,經常有漕兵以及商人的生意可做。
不遠處雅座上就坐著幾個富家打扮的人物,他們一邊看戲一邊聊天,其中一人無意間向王文龍這兒看了一眼,愣了愣,不禁驚道“那莫不是建陽先生”
“哪位”同伴幾人還沒反應過來。
那人滿臉驚喜說道“就是蘇州旬報的東主,藏劍樓主人王建陽呀”
“王建陽”一個年輕書生連忙看向所指方向,立馬轉身對手下人說“快叫人去備禮物,我要拜見建陽先生。”
另一富翁打扮的中年也對身后人吩咐“叫家人也買一份禮物。再去買些紙筆之類,我正好向建陽先生求字。”
王文龍和陳子貞兩人正打算離去,就見鄰座上一個書生和一個豪富打扮的中年人朝他們這里走來。
陳子貞定睛一看,笑道“李員外,李朋友,你們何時到的句容”
這兩人陳子貞還真認得,因為他們都是江南有名的人物,那李員外名叫李如松不是打萬歷援朝之戰的名將李如松,而是南直有名的大藥商,他的兒子在后世更為有名,大劇作家李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