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兩人解釋王文龍才明白,東林黨對于民黨的忌憚已經到了出手插手民黨學校的程度。
原本民黨學校的教學內容沒幾個人有意見,可是最近從常州來了幾個名士加入民黨,很快明黨之中就出現分裂。
這也不奇怪,從之前民黨大會上各方的爭吵就能看出民黨本來就是一個大雜燴,大家都相信民族主義以及經濟學,但是對于黨派的方向定然有極大的不同。這樣的黨派本來就會分裂,東林黨插手只是起到了推波助瀾的作用。甚至其中還不免三黨的身影。
民黨的影響力在江南越來越大,特別是他們可以深入文化水平較低的工商業階級,江南的工商階級實力并不小,只是之前無論是東林黨還是三黨都沒有辦法有效的和他們溝通,這也是為何東林黨特別想要把民黨吸收入自己的體系的原因。
民黨學校這事,背后說不定還有三黨的身影。
葉晝則也是看清了這一點,所以才答應了民黨學校分成兩類班級。
“何必多說,只做好自己的事情就是。”葉晝則有些失落的道,他已經意識到民黨總有一天會脫離他的掌控,現在只想把學校辦好。
民黨學校位于六合衡山之上,此地早在南宋就已建有書院,只不過日久年深,漸漸廢棄,原歷史上到清代才會重建六峰書院,此時則被葉晝則看中成為民黨學校的地址,南京各方士紳也都捐款支持。
學校的名字就叫做衡山書齋,之所以沒有起名叫書院,是因為這年代書院是指讀書考科舉的地方,書齋則指鄉村中給兒童開蒙的私塾。叫做書齋,強調了民黨學校不為科舉的本意。
衡山書齋優先錄取民黨中人,不用報名費,只是要學生吃住自理,非民黨成員經過內部推薦,也可來此上學。因為學費便宜,葉晝則張鼐又有名聲,倒是頗吸引了許多行商做工人家的孩子。
站在人群之中,李新雖穿著一身粗布衣服,但是剪裁極為合體,仔細看就能發現不是估衣鋪里買來的便宜貨,他處事極為低調,進入書齋之后就讓隨從遠遠跟著,自己則雙手背在身后,好奇的打量著衡山書齋的陳設。
突然見到人群都向著書院大門處聚集,李新抓住一個匆匆走去的學生問:“這位小友,可知建陽先生什么時候到來?”
被他抓住的學生一臉興奮,“建陽先生馬上就要到了,老師們叫我們到前面場上去聽建陽先生做會講呢。你們福建班的都已過去,你還不腿腳快些?”
“我?”李新被說的一愣,然后便笑起來:“如此我等腿腳也要麻利一些了。”
衡山書齋的學生,許多都已經二三十歲,李新二十出頭的年紀,打扮又低調樸素,的確很容易被當成學生的一員。
李新帶著一群隨從,跟著同學們一起走,衡山書齋雖然新建立,但是因為圈下來的地方大,建筑物不多,平地倒是不少,一群人跑了好幾分鐘才來到書齋的大坪,就見一個木臺人數可能上千。
原本木臺有功名的夫子們也都站起身來,自己扯著條凳放到講臺下。這年代又沒有擴音設備,到場的人多了也只能往臺前擠,離的太遠就聽不到王文龍在臺上的講話,所以人一多,那些先生們干脆連座位也不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