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紹基親寫削鼻班的宣言:天地回薄,貴賤翻躡,我輩何必長為奴乎?
明末,削鼻班席卷江南,大量奴仆加入,他們和江南的士紳地主斗爭,要求擺脫奴籍——此事史稱江南奴變。
不過那時空的朱紹基等削鼻運動的組織者并無足夠理論和組織經驗,一群不受教育的奴隸,也毫無組織性,使得運動方向很快脫離掌控。
削鼻班最初鬧的轟轟烈烈,但在打下幾個世家大戶的莊園后,這些奴仆便無法控制,翻身的奴仆們開始私分財產,將大戶的子弟抓出來,以眼還眼以牙還牙,用當年主家對待他們的酷刑加以折磨,往往燒搶之后就帶著財物一哄而散。
時逢清軍鐵蹄南下,江南的不少世家大族都為了自己的利益積極抗清,削鼻班的奴仆們造成的破壞反而使得許多抗清力量受損,一些奴變成員聯合起來趁機要求世家大戶多給他們錢財,要不然他們就不上城墻為這些主家賣命,使得南明遺民都頗厭惡奴變等人。
江南的士紳對于削鼻班十分忌憚,恐懼他們更甚于恐懼滿清,滿清打下江南之后為了拉攏當地大族,便在地主富戶的請求之下大肆鎮壓削鼻班、烏龍會等奴變組織。
清軍將領為了討好江南士紳,表示:“班名削鼻,削鼻示眾”。滿清將奴變的領袖抓起來,“截其鼻,懸之市衢”。
原歷史中朱紹基等奴變領袖由此全部慘死清軍酷刑之下,且背負罵名,到幾百年后這段歷史才被人重新挖出審視時,朱紹基等反抗的奴隸早就連墳墓都找不到了。
在這個時空,朱紹基來到南京,進了民黨學堂,在老師的教導下依舊產生了削鼻的想法。
不過本時空朱紹基的人生軌跡在踏入衡山書齋那一刻就已悄然改變。
……
朱紹基父子倆只是從實際使用《語文》的角度感覺到這課本教識字的效果十分之好,但對于其中的原理了解的并不深刻。
這三本教材在此時上層文人之中還造成了更大的轟動。
“一代儒宗,四方山斗”周汝登去年去往南京督建陽明祠之后已經回到家鄉嵊縣。
為了傳播陽明思想,他在家鄉的麓山書院前修建了小堂屋十五間,接著又籌錢建了幾間宿舍,弄出了一個小小的海門書院。
這書院不但是教學的地方,也是播撒王陽明心學思想的基地,吸引了遠近府縣的許多學者,前來聽講之人絡繹不絕。
在書院忙碌之余,周汝登也沒忘了觀心此時江南的文化動向,作為書院管理者。
就在朱紹基給父親展示自己學習成果的同時,周汝登也收到了余懋孳給他寄來的《語文》《數學》《自然》三冊教材。
余懋孳是周汝登的得意門生,又是民黨的高層,因為他山陰縣縣令的身份不好隨意離開轄地,余懋孳這次給師父寄了教材之余還寄了一塊上書“宗傳”的牌匾,這是他為了鼓吹師父王陽明心學正宗傳人的身份。
作為教育工作者,周汝登對于教導讀書識字的教材也有一定的分辨能力。
他曾在余懋孳的信中看見說王文龍寫的教材教學效率特別高,周汝登接到書之后便連忙翻開《語文》,津津有味的閱讀起來。
(本章完)最近轉碼嚴重,讓我們更有動力,更新更快,麻煩你動動小手退出閱讀模式。謝謝</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