廚子端上一盆蔥香四溢的清蒸石斑魚,座上歐華宇輩分最大,魚頭沖向他,并且由他站起身來夾第一筷子。
吃了一口石斑魚,歐華宇慢慢咀嚼,臉帶滿足,笑著說道:“這廚子跟著我從福建到日本,手藝著實不錯,建陽、國助,你們都來嘗嘗。”
王文龍也夾了一塊魚肉,放入口中一嚼,果然是火候到位,石斑魚皮的膠質感也完全蒸出來了,同時魚肉蒸的恰到好處,一點也不過老,調味只用蔥姜鹽豉,稍淡,正好襯托出了石斑魚的鮮味。
眼前這條石斑魚只有七十幾公分,算是正常的野生石斑魚大小,王文龍原本以為讓歐華宇夸耀的美味多半得是巨型的大石斑魚,卻沒想到歐華宇聞言就大搖其頭道:
“太大的石斑魚煮出來之后肉會發硬,不中吃,就是這手臂加一掌長的石斑魚剛剛好,若長過兩個手臂,便是扔貨了。”
后世要上拍賣會的一二米大的巨型石斑,放在這年頭被捕到了說不定直接就被漁民做成魚飯海上吃了,因為根本賣不上價。
臺灣海峽的野生石斑魚最大能長到一兩米長,但這年頭又沒人愛學著日本人吃刺身,石斑魚越大刺身口感越特別,可煮熟了就滿不是那一回事。
現在的日本還沒有進入江戶時代,所謂美食也就是個蕎麥面啥的,歐華宇這樣的福建人在日本混出頭了,第一件事就是趕快找個福建的廚子過去伺候,對于日本的飲食,那是一點也看不上。
歐華宇的這身肥肉真不白長,他對于美食有相當追求。
吃過清蒸石斑魚,接著便又上來蚵仔煎、響螺片,另外新鮮的海膽黃也用銀盤端了一大盤上來,到最后登場的一道菜則是一大盆湯。
見到這一大盆湯,李國助頗為驚喜:“叔叔在臺灣,怎么搞得到這東西?”
歐華宇笑道:“這是我在日本花重金購買了一壇,干制了之后帶到臺灣來的。”
李國助又為王文龍介紹說:“此物乃是海苔的一種,叫做紫菜,入口至柔,仿若無物,而又極鮮美,不易得。建陽你快嘗嘗。”
王文龍看著歐華宇和李國助兩人連海膽都不吃了,紛紛去盛那紫菜蛋花湯喝,哭笑不得。
明代的江浙一帶紫菜產量還是挺大的,在《本草綱目》之中,紫菜也不被以為是多名貴的東西,屬于治療大脖子病的常用藥。
只不過《本草綱目》里的紫菜指的是南方海域所產的壇紫菜,這種紫菜有兩層細胞,只是水煮不易消化,必須經過烘烤做成海苔才能吃。
而后世人所習慣的那種水煮一下就化開的干制紫菜被稱作“綸組紫絳”,是能上《三都賦》的名貴物產,屬于可遇不可求的名貴海鮮。
和后世剛好反了過來,這年頭烘烤調味的海苔賊便宜,在市場上一壇一壇都有的賣,常有百姓買回去配飯或者下酒,而可以打湯紫菜則十分珍貴,有價無市。
人工養殖紫菜的技術要到十七世紀才被發明出來,也就可惜王文龍沒學過種紫菜,不然放到大明這還真是一門發家致富的實用技術。
(本章完)最近轉碼嚴重,讓我們更有動力,更新更快,麻煩你動動小手退出閱讀模式。謝謝</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