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華宇來到王文龍身邊,笑嘻嘻的說:“賢侄果然有膽色,一到島上就敢和這土人的神婆斗法。”
王文龍樂道:“叔父可信我能贏?”
歐華宇答非所問,臉上掛著笑:“能贏最好,不能贏,這麻豆社的人估計也要病死不少……那處理起來也方便。”
歐華宇心中想著的是麻豆社愿意合作最好,如果不愿意合作正好趁他們天花流行,等他們過一陣病的快死了,讓人去搶林地。
當天下午王文龍寫了一封信,讓李旦派船去北港交給三一教的壇主,在書信之中,他不光要三一教派醫生帶著藥材來幫忙,更重要的是找三一教要牛痘。
王文龍來到大明這么多年只是因為運氣好,所以沒有趕上天花流行,以至于牛痘這么重要的發明都沒有被他弄出來,要不是遇到麻豆社的天花流行,可能王文龍都忘了這茬了。
耶穌會中的傳教士出海之前最經常學習的技術就是天文、火炮、造船、繪畫以及醫術。
依靠醫術推廣殖民是這年代殖民者最常用的手段之一。
耶穌會來到荒島上遇上各種疾病流行,經常就會將治愈疾病當做是他們的神跡宣傳,更重要的是依靠他們能夠治病的誘惑,吸引土人信教。
對技術較為落后的文明來說,這種手段非常有效。
醫療在原始社會之中本來就是和神靈相掛鉤的,能夠治好病自然能夠當做外來人的文明更接近神靈的一種證據。
通過治病同化周圍部落,大概是最和平且效果也最好的方式了。
三一教來到臺灣島上之后,對原住民傳教的一大法寶也是依靠三一教的醫療能力,三一教原本就是通過養生方法以及治病起家的,在這方面的優勢也是得天獨厚。
北港的三一教屯墾區里有不少經過正規中醫訓練的三一教徒,同時三一教又是執行當年王文龍所倡導的“三戶一頭牛”移民政策做得最好的組織,北崗一帶有個萬人的聚集區,養了近百頭的耕牛。
牛痘作為這年亞歐大陸肉牛身上的常見傳染病,找到的幾率還是不小的。
果然王文龍等待了不到三天,李旦在港口外為麻豆社修的隔離屋還沒有完工,三一教從北崗跑來幫忙的信徒就先到了。
王文龍在三一教里的面子挺管用,北港派來了五個頗有治療經驗的醫生,另外還正而重之地帶來了十幾管王文龍點名要的牛痘結痂。
王文龍仔細詢問這牛痘病毒的發病情況,經三一教的醫生描述,那些得了牛痘病的母牛身上出現的潰瘍狀況和得天花的癥狀的確非常相似。
而且負責養這些牛的教徒雖然沒有得過天花,但是手上卻留下了一些丘疹造成的瘢痕,和得過天花又僥幸痊愈的人身上留下的瘢痕幾乎分不出差別。
王文龍通過這些特征描述,基本就能確定三一教的醫生帶來的的確是牛痘毒株了。
牛痘病毒和人類天花病毒具有相同的抗原性質,而人接種牛痘之后卻只會產生輕微不適,安全性要高了不止一個等級。
那天大員崗的商人聽說麻豆社中天花流行,雖嚇了一跳,但卻沒有馬上逃跑。是因為這些海商常年飄泊于海上,最容易接觸各種海外病毒,所以大多數人都是得過一輪天花的,包括李國助幾歲時也遇到過天花流行,大概率也有了抗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