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文龍的這篇訪談錄仿佛一記驚雷,震動了整個泉州城。
泉州百姓們很快團結起來,海商罷市,織工叫歇從織工行會和小海商等組織的小規模行為迅速發展成泉州城百姓共同支持的義舉。
當監察御史何熊祥到達泉州時,看見的就是這泉州城上下同仇敵愾的場面。
泉州城幾條主要的商業街全都停工,大量的船只擠在港口中沒人卸貨,府縣兩學的生員們在市面上奔走抗議。
至于梁永手下的稅監緹騎,已經引起眾怒,只要他們出動,百姓之間就互相通風報信,在路上設拒馬,甚至從路兩旁的房間中丟石頭攻擊他們。
整個泉州城都停擺了。
此事后來被歷史學家們稱作“泉州罷市事件”,和萬歷年間其他風起云涌的市民不同,那些市民運動背后往往由世家大族做支持,甚至涉及到朝廷之中的黨派之爭,而泉州罷市事件所保護的對象則是小商人和小手工業者,甚至被泉州的世家所反對,只是在王文龍等人的推動之下才得以出現。
這次罷市乃是有明一朝第一次市民階級團結起來、保護自己利益的市民運動,也被稱為“明末市民運動之發軔”,“泉州罷市”的意義在以后的歷史中會被越捧越高,并且在日后中國的歷史轉折點時多次被史家所提起。
何熊祥進入城中,見到城市的街道上青磚都被一塊一塊掀起,地上還撒了鐵蒺藜,專門就是房子梁永手下的騎兵在城中沖撞的。
而從城市的關廂開始,就有泉州府學的生員游行,呼喊著開海的口號。
何熊祥看的心驚膽戰:“泉州城中如何鬧到如此地步?”
他手下隨員急急忙忙從生員群中搞來一份油印的王文龍訪談錄,何熊祥看了一眼便氣憤說道:“王建陽怎敢做此等事情?”
一行人馬也不能騎,官牌也不打了,徒步最快速度來到泉州府衙。
何熊祥一見姜志禮就質問道:“姜知府坐的好官位,泉州城鬧成這般樣子,知府大人也不派兵鎮壓?”
姜志禮道:“何大人說的容易話,梁公公派緹騎上街,百姓惱怒,可梁公公處又水火不進,如今群情洶涌,我若只鎮壓百姓不鎮壓緹騎,只怕我泉州府衙也要被掀了。我衙門中就幾十個土兵,面對偌大泉州城能做什么事情?”
何熊祥呆愣片刻,也理解了姜志禮此時的處境,拿出那一份油印的訪談錄問道:“王建陽這篇文字是誰授意,王建陽現在何處?”
姜志禮道:“建陽就在城中他岳丈李家處,不如我們一同去見他。”
何熊祥道:“此時見他有何用?”
姜志禮笑道:“此事就是他策劃出來的,除了他,見別人都沒用。”
何熊祥頓時驚訝:“王建陽……有如此大的本事?”
姜志禮苦笑道:“何止如此,從泉州的絲織行會,到德化的瓷商、閩西的茶商,從陸上的三一教,到水上的船東海主,從鄉野村民,到城里的府縣學校、雜志報刊,泉州上下,三教九流全都聽他的話,此人之聲量在泉州恐怕比你我加起來還要大。”
“三教九流都聽他的話?”何熊祥越聽越愣。
姜志禮笑道:“正是如此,何御史還是與我同去吧,如今泉州城的局勢,解鈴還須系鈴人。”
何熊祥半信半疑,姜志禮卻是在這段時間對于王文龍在福建的能量有了個深切體會。
其實也并不如姜志禮所想,全泉州的人都能聽王文龍的指揮。
只不過泉州作為走私商的聚集地,禁海之事對于泉州百姓的生計影響實在太大,大家的同仇敵愾,根本原因是為自己的利益考慮。
(本章完)最近轉碼嚴重,讓我們更有動力,更新更快,麻煩你動動小手退出閱讀模式。謝謝</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