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端本人并不有名,但是他老爹卻是個厲害家伙,他老爹張瀚曾經當到本朝的南京督察院右都御史,當年張居正曾想升張瀚做吏部尚書,然而張瀚不滿張居正的行事風格,辭官而去。那時正是萬歷皇帝和張居正剛剛產生矛盾的時候,萬歷皇帝由此頗為尊敬張瀚,前幾年張瀚去世時,萬歷皇帝還贈太子少保并加了謚號。
張瀚做官之時正是儒門學派龍蛇并起的時候,那時泰州學派罵天罵地,張瀚自己也養出了一路特別的儒家思想,張瀚信奉“恤商”之論,宦游四方之時特別關注全國各地的商業經營和市場狀況,寫作《商賈紀》,是江南小市商階級的鼓吹者。
這思想也影響到了張瀚的小兒子張端,王文龍和張端一路談話,驚奇的得知張端居然是京城的民黨成員。
王文龍之前甚至不知道京城居然有了民黨,而且還能吸引官員加入。
“建陽先生。”
“王寺丞。”
儀制司外依然停了好多馬車,王文龍走進院子,就見有四十多個儒生打扮的人在等待。
“這幾位是?”王文龍想不到一個來禮部的會獎還能聚集到這么多人,不禁好奇眾人身份。
他面前的一個中年讀書人笑著說道:“在下林泉子,宛平府道正。”
又有一個儒生笑說:“陳海山,江西人,昌平縣道會司正。”
“原來都是道長了。”王文龍笑著道。
各地的僧道司主官升官道觀都是當地的宗教界人士,這個職位很有油水可撈,可在京城,許多貴族子弟都喜歡研究道經,京城的僧官道正不是普通和尚道士可以染指的,基本被一群貴族子弟所擔任。哪怕一直到清朝,京城之中的道督等職也都長期被滿清王府所把持。貴族子弟更喜歡研究這些。
王文龍也明白為何李文松會叫他來跟一群道士做會講了,這些人說是道士,倒不如說都是京中的貴族子弟,因為萬歷皇帝曾經推薦過他的書,所以王文龍的名氣在這群人之中還挺大。
王文龍在眾人的簇擁之下走上高臺,臺下的人還紛紛議論著,王文龍雙手虛按,臺下的討論之聲才漸漸小下去。
王文龍笑著說道:“今日來到儀制司作會講,我既不太會念道經,臺下各位又都是道門中的翹楚,此事上便不班門弄斧了。”
眾人都笑。
王文龍繼續道:“今天我便講講我大明的武德為何必然江河日下吧……”
臺下眾人一愣,接著瞬間嘩然。
王文龍面對著一群京中的貴族子弟,大明利益體系的得利階層,居然要講大明為何必然江河日下?
李文松一呆之后,卻忍不住笑起來,這王文龍還真賣力氣。
他請王文龍來,就是為了能夠請名士會講,在京城的道教圈子中得到更大名聲。王文龍講的事情越能夠引起轟動,李文松作為組織者越有面子。最近轉碼嚴重,讓我們更有動力,更新更快,麻煩你動動小手退出閱讀模式。謝謝</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