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完他的這句話,對于大明輿論場熟悉的公卿們立刻就反應過來。
“是衢州文會上的《天演論》?”李文松忍不住問道。
幾年前黃道周在衢州文會上拿出王文龍所做的《天演論》可是在大明的思想界掀起了一陣大波動,許多人至今都記得那場論戰。
王文龍笑著點頭:“都說格物致知,這天演論之學說當年只是在思想之上提出,如今不想卻在博物學上得到驗證,可見天道循環,正應在此處了。”
傳統的中國文人就吃這一套,所謂“理一分殊,格物致知”,這群家伙覺得天下的道理都是一樣的,竹子中空外直代表虛心剛正、烏鴉反哺代表萬物天生都有孝心啥的。
王文龍原本沒有想給進化論這樣的科學思想上太多的價值,生物學理論就是生物學理論,硬要從中總結出一點什么人生哲理,那未免也太扯了。
但當看到自己所說出的天演論得到這么好的反響之后,王文龍卻立馬換了個務實的想法:這是個揚名的好機會,還能幫助天演論的傳播,那該上價值就上吧。
當年嚴復的《天演論》不也是把一本生物學書籍硬生生翻成了一本社會哲學書籍,才起到了極好的傳播效果么?要不是套上一個濟世救民的招牌,光憑一本單純的生物學科普書,哪里能夠讓進化論在中國的傳播那么迅速?
而場中眾人聽王文龍講完天演論背后的哲學思想,果然全都變得肅然起敬。
李文松第一個忍不住稱贊道:“原來如此,建陽不說時我還未反應過來,這生物演化之說與建陽的天演論真是服契若神。"物競天擇,適者生存",這正就是描述建陽的生物演化之說嗎?”
哪怕臉皮厚如王文龍聽到這樣的夸獎,也忍不住暗暗臉紅。能不符合嗎?這兩句話就是進化論的文言文翻譯呀……
不過王文龍對于天眼論上的這套價值,果然符合了場上眾人的胃口。
一些像李文松這樣原本對于博物學沒什么興趣的人剛才雖然在王文龍的講述之中聽懂了進化論的含義,卻也不覺得這玩意兒有什么重要的,直到當王文龍把進化論扯到思想的層次,他們才瞬間有了興趣。
當年在衢州文會上聲名鵲起的《天演論》思想方式比較接近心學,與此時的儒學流派中被歸入泰州學派,而且一些泰州學派的學者對于王文龍的這一思想極為推崇,已經將王文龍口述黃道周執筆的《天演論》作為自己本學派教學的重要文章。
而此時眾人都覺得王文龍提出的進化論就是《天演論》在自然界中映射出來的現象,這不光說明王文龍所觀察到的現象精妙,而且還能證明《天演論》這篇文章在思想上的準確性。
此思想由王文龍這個人提出,卻在自然界得到映射,已經達到“天人合一”的境界。
光是有這么一條,后世人寫《明儒學案》,王文龍就足以作為大明儒家的一支而開宗立派了。
有不少人心中自責,自己明明讀過王文龍的《天演論》,怎么剛才在王文龍的講演之中聽到這個名字沒有立即反應過來王文龍發現的生物現象和哲學思想之間的關系?
就連屠本畯這個生物學家也十分吃這一套,眼中異彩連連的道:“建陽果然大才,能用儒學上的天演論而推出生物演化之理論,我不如也!”
王文龍連忙擺手道:“我不過是發現了生物的遺傳現象和這天演論極其相似而已,并不是用天演論的文章去指導科學研究。科學研究還應該實事求是才是。”
王文龍生怕屠本畯受了他的啟發放棄原本研究方向,開始拿什么儒家理論硬去套生物學研究,就像牛頓拿著圣經去研究物理學一樣,最后只會是白白的浪費時間。
他可不想把這么一個中國古代重要的生物學家給誤導了。最近轉碼嚴重,讓我們更有動力,更新更快,麻煩你動動小手退出閱讀模式。謝謝</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