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銃冷笑一聲,不悅說道:“我神樞營自太祖創立之時便是以騎射見長的,王寺丞如何說騎射不是我們的本主勾當?”
“神樞營的漢兵不是以火銃御敵么?”王文龍特意把漢兵兩字格外強調,讓人明白他說的不是神樞營不能練習騎射,而是神樞營漢兵的工作并非如此。
聽到這話,周圍人都看過來,想知道這對話會如何收場?
杜銃是個頗以自己功馬能力為傲的武將,王文龍卻直接說他練錯了本事,這要不是在太子面前,估計杜銃已經挽袖子過來打人了。
杜銃氣的臉色發青,他盯著王文龍說道:“王寺丞大概記錯了,我們這神樞營前身乃是永樂時期的"三千營",由三千騎兵組成,并無火銃兵編制。王寺丞多半是讀史不精看亂了內容……你是太常寺丞、中書舍人。太常寺掌管國朝禮儀,寺丞又是司典之官,中書舍人更要經手內閣文書,若由這般容易記混資料之人來擔任,恐怕頗為危險吧?”
杜銃質問王文龍,瞬間讓場上氣氛有些緊張。
座中的孫承宗卻微笑看著王文龍,猶如在看一出好戲,聊了幾句后他就能看出王文龍做人處事的風格,知道王文龍站出來挑事肯定有后手,雖然場上緊張,但他卻絲毫不為王文龍擔心,反而想看王文龍會說什么來回答杜銃。
太子朱常洛則是一臉擔憂,悄悄咽了一口唾沫,他雖然對鄭國泰和杜銃不滿,但因為怕丟了太子的氣度,也不會和鄭國泰相頂撞,現在他生怕王文龍會下不來臺。
王文龍笑著拱手道:“杜百戶,在下的確頗好文史,也讀過一些國朝典章,是以知道一些神樞營設立的前后故事。”
“永樂年間遷都后創立京營,當時的確分成以步兵為主的"五軍營"、以騎兵為主的"三千營"、以火器部隊為主的"神機營",按照武器的不同分門別類管理。”
“然而如今的神樞營卻不是由永樂年間的三千營承襲而來,而是嘉靖二十九年京營改制之時,嘉靖爺要求恢復永樂年間三大營的舊制,重新命名的。雖然和永樂年間的三大營同名,可組成部隊卻全然不同。”
杜銃冷冷的說道:“既然同名可見就是要恢復舊制,能有何不同?”
王文龍一副就事論事的書呆子語氣:“之所以京營經過幾次改制,就是因為舊有的火器兵、騎兵、步兵分開指揮的方式已經不適應實際戰爭。如今地方上的衛所都知道將騎兵、步兵、火器兵混合編伍,當年設立京營制度的乃是先帝,怎會不知混合編伍的重要?”
“你!”杜銃有些生氣,王文龍這就是在點他,說他空有一身蠻力,不知道混成編隊在戰場上的重要性。
王文龍繼續道:“嘉靖二十九年京營改制之前,京營使用的是"外四家"加"兩官廳"制度,外四家是十二團營的精銳,兩官廳是地方上補充而來的精銳,其不同者并非使用的武器和技戰術不同,只不過是兵員不同而已。”
“無論是外四家還是兩官廳的軍隊,在內部都又各自分成團營,各團營之內又分五軍三千神機三營,每個團營拉出去都是既有騎兵又有步兵還有火器兵的混成部隊,可以獨立作戰。”
“嘉靖二十九年,恢復三大營舊制之時,直接將團營兩官廳之兵成建制歸入三大營,所以三大營雖然名稱不同,然而其前身都是擁有騎兵步兵和火器兵的混成部隊。”
“據我所知杜百戶所在的神樞營在這次改制后管掌寶纛令旗,為此專門選了一批蒙古后裔充任神樞營騎兵,而神樞營中的漢兵幾乎都是步兵以及火銃兵。所以我說杜百戶既為神樞營漢兵,步戰放銃才是您的本門勾當。”最近轉碼嚴重,讓我們更有動力,更新更快,麻煩你動動小手退出閱讀模式。謝謝</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