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文松聽的滿頭霧水:“太子殿下在京中并不認識什么研究火器的人才。”
王文龍笑著說:“太子殿下囊中盡有可以負責經營事務的人,這就足夠了。”
“我最近發現了一種效用極好的新彈藥。就像蘇州的寶泉局制幣廠由物理社負責一樣,如果太子殿下同意,可以試創辦一個火器研究會,幫助工部的官營工廠制造火器。”
李文松連忙問:“有這種能讓工部另開一條產線的彈藥?”
王文龍道:“等我把準備做好,再同玄成細說。”
王文龍所說的新款彈藥就是米尼彈。
米尼彈在歷史上是為了解決前裝線膛槍裝填速度太慢而被研發出來的,米尼彈絕對是劃時代的發明,大大的加快了專要速度,還減輕軍隊的補給難度,即使用在滑膛槍上也能起到不錯效果。
王文龍在軍中試過這年代的鳥槍,因為沒有膛線鳥槍的氣密性比起線膛槍要差不少,鳥槍子彈做的必須足夠大才能堵住發射時的氣焰。這就導致此時的鳥槍裝彈困難,拿小木錘敲上半天才能把子彈裝進槍膛里,而且還必須再三確認是否子彈抵住了發射藥,如果子彈和發射藥之間空隙太大是會炸膛的。
鳥槍的裝彈速度非常慢,在戰場上三輪射擊之后騎兵基本就沖到面前了,這時火槍兵對上騎兵就是送死。
而米尼彈彈頭小,依靠的是彈頭后部的凹槽受到發射藥激發時的砌體沖擊突然擴張達到密封效果,小彈頭只要輕輕一捅就能裝進槍管,能明顯提高裝彈速度。
同時米尼彈還是一種定裝彈,發射藥和彈頭都是先用蠟紙包好,裝藥之時只要咬破紙包,將火藥倒入槍膛即可,節省了打開牛角火藥瓶往槍膛里灌發射藥的這一步驟,這又能把裝彈的效率提升一節。
王文龍雖然不會制造火槍,但是有人會啊,王文龍打算去找幾個工部和兵部有名的造槍工匠,米尼彈的制作難度并不高,提出設計思路后頂多十幾天就能造出樣品。
至于為何不做配合米尼彈的線膛槍。
一來王文龍不知道以現在大明的造槍水平能不能做出合格的線膛槍,二來就憑大明官辦作坊的效率和官僚系統的效率,即使做出來線膛槍也不可能馬上取代鳥槍在軍中的地位,王文龍打算提出思路之后讓工匠去試試,能不能成,只能看實際情況。
米尼彈的制造成本并不比鉛彈要高,這東西肯定是能推開的。有了米尼彈的加持,大明火槍兵在戰場上的戰斗力會大大增強。
這年代的火槍兵相當雞肋,火槍發射速度慢,有效射程也只有兩百多步,直到一百步的距離上,棉甲也能將火槍子彈擋下來。
在一百步以內,火槍雖然有可能給著甲敵軍造成傷害,但是大明就沒有幾個火槍兵能夠在騎兵靠近百步的時候還堅持發射火槍而不逃跑的。
所以此時的火槍兵幾乎只有在對付倭寇這種缺少甲胄的步兵目標時才能有作用,對上以突擊騎兵為主力的蒙古、女真軍隊,大明邊軍就只能以火炮兵和騎兵、結陣步兵對抗了。
大明騎兵步兵和游牧民族硬橋硬馬的對攻時往往落于下風,火炮雖有作用但是又不方便運輸,更多時候只能用來守城,這就是大明和女真野戰之時總是吃虧的主要原因。
大明即使在遼東,所擁有的戰爭資源也是強于女真的,關寧錦防線上的火炮,一次一次將努爾哈赤和皇太極的八旗軍炸的魂飛魄散,無奈重炮出不了城。
如果火槍兵能夠在更遠距離上對于女真騎兵起到殺傷作用,大明的國力優勢必然將更容易地轉化為戰爭優勢。
最近轉碼嚴重,讓我們更有動力,更新更快,麻煩你動動小手退出閱讀模式。謝謝</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