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如南明小朝廷里的權閹龐天壽,參與吳楚黨爭,讒殺孫可望,妥妥一個王朝末年的惡太監,卻只因為他信奉天主教就被傳教士夸成了一朵花。甚至后來的教會史學家還在天主教中國傳教的相關史料中寫龐天壽“為明盡忠,誓死不二”“輔佐永歷十二年,赤心忠肝”——龐天壽最后都逼永歷禪位了,還赤心忠肝呢?這群天主教傳教士為了給自己貼金,真是啥瞎話都敢編。
這還是南明的史書,有大量史料記載教會史學家都敢這么編,南美等地的歷史事件許多都只有傳教士的筆記作為記載證據,其中有多少歪曲篡改可想而知。
不過身處其中的王喜并不知道這些事情,他樂滋滋的生活在耶穌會為他編造的幻夢情景中,一路上還每天抽出時間念經禱告,虔誠的不得了。
幾天相處下來,王文龍也明白為什么鄒義會派王喜到江南去做掌柜,這人的確性格溫順,在太監之中算是相當樸實的,能堪大任。
前世歷史上隨著魏忠賢整倒王安,王喜也再無記載,多半和自己的義父一塊陪葬了。而在這個時空他被外放南京,不知道能不能逃脫被后宮斗爭牽連的命運。
就在王文龍和王喜南下的時間中,大明也發生了許多大事。
四月初萬歷皇帝舉行內閣廷推,其實也就是走個過場,廷推之中葉向高、李廷機、于慎行三人正式被確定為下一屆內閣成員。
其實萬歷皇帝心中還有一個閣臣人選,名叫王錫爵。王錫爵曾經做過閣老,爭國本時他暗中同意萬歷皇帝的“三王并封”,結果和萬歷的書信被流傳出去,朝中輿論大嘩,為了保護萬歷,王錫爵辭官回鄉。現在新一屆的內閣即將成立,萬歷又想撈當年在朝堂斗爭中為他擋下攻擊的王錫爵入閣。
新一屆的內閣中葉相高是東林大佬,李廷機中立,于慎行屬于朱賡、沈一貫一派,本來的格局就是葉相高、于慎行對抗,當年把王錫爵罵走的人,許多都是今天的東林骨干,東林黨和王錫爵極不對付。如果王錫爵入閣,東林的權力將受極大損害。
于是東林黨的動作就來了,萬歷寫信給王錫爵邀請出山,王錫爵三次推遲。
然而五月初,一封據稱出自王錫爵寫給萬歷的書信突然在天下流傳開,根據這封信的內容,原來王錫爵的推辭只是表面功夫,他早就決定出山,而且他還在書信中和萬歷皇帝表示:“圣上在新內閣成立之前所有奏折一律留中,別把言官的話放在心里,只看作禽鳥之音即可。”
這一句“禽鳥之音”可是太得罪人了,大明的言官罵天罵地,王錫爵居然敢教唆皇帝把他們的話當做耳旁風?
很快就有人要求嚴查此信來源,還有人跑去詢問王錫爵這封信是否他所寫?
王錫爵還沒當上閣老就已經陷入輿論中心,幾天之后他只能公開表示自己已經決心杜門養老,哪怕萬歷皇帝再派人去詢問,他也執意不出山。
這番操作之后天下之人全都愕然,看王錫爵的表現,這封流傳的書信恐怕是真的。這就太恐怖了,上一次王錫爵從閣老的位置上被迫辭官,最初的原因就是因為他和萬歷的書信從宮中流出,而這一次王錫爵再次被整,又是因為寫給皇帝的書信泄露。
寫給皇上的信這么容易泄露的嗎?或者說:操作之人在全天下得有多少耳目?
而后續傳出的消息也漸漸明朗,有人猜測這書信是漕運總督李三才泄露的,甚至連泄露過程都被拆了出來:王錫爵派家人從蘇州送信到京城,途中需經運河到徐州,漕運總督李三才在徐州留宴王家人,宴會之中李三才的人把其家人灌醉,偷出信件,看到信件內容便決定抄錄后分發天下。
對于這詳細的猜測,李三才并沒有發聲辯白,全天下人很快明白,哪怕過程有出入,整件事的大概情況該就是如此。
王文龍在淮河上看到相關報道時心中也忍不住感嘆:李三才這人真狠!
王錫爵可是李三才的老師,且不是那種只有名分的座師,王錫爵當年做考官之時,親點的李三才中舉,王錫爵還為此洋洋得意,早年在自己的筆記中寫“獨喜癸酉鄉試門生李修吾(李三才),為其抗直不阿,海內稱為第一流”
萬萬想不到,這位被王錫爵認為自己慧眼識珠、“海內第一流”的學生在關鍵時刻捅了他一刀,直接讓他此生無緣官場。
最近轉碼嚴重,讓我們更有動力,更新更快,麻煩你動動小手退出閱讀模式。謝謝</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