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在第一排的董其昌忙站起來,轉過身對著眾人行了一禮:“日后還要勞煩諸位多提意見。”
眾人也都回禮:“玄宰公客氣了。”
“玄宰先生有禮了。”
王喜又一指董其昌身旁的一個中年人:“這位乃是節寰先生袁禮卿,被公司請做參事會副主理,專管查賬審計。”
那人到場時間較晚,入坐之時,王文龍等人都已坐下,聽到王喜介紹那人就是袁禮卿,場中瞬間議論起來,王文龍都不禁臉露驚訝。
袁可立,字禮卿,人稱本朝第一御史,在后世更被列入中國十大清官。
袁可立當過的官其實不大,也就是一任蘇州府推官,一任山西道監察御史罷了,但是他做的事情可著實名震天下。
二十九歲,袁可立進士外放之后初任蘇州府推官,當年就平反蘇州知府石昆玉的冤案,以七品的官位斗翻四品的應天巡撫;
禮部尚書董份的董家,嘉靖年間狀元范應期的范家作為湖州烏程縣的兩大家族,各自強占土地、為禍一方,引得湖州民眾抗議鬧事,浙江巡撫收到民眾的告狀將范應期拘捕,范應期不堪受辱在獄中自盡,兒子服毒而死,范應期的老婆吳氏走關系上京告御狀,萬歷皇帝聽說老臣父子皆亡,便將處理此事的浙江巡撫和烏程知縣全部下獄。袁范兩家得到皇帝的支持勢不讓人,命令地方官捉拿告狀民眾,接任的巡撫巡案都不敢處理此事,就將事情推給七品推官袁可立。
袁可立在湖州硬是頂住壓力,保護弱勢民眾,自己都差點被搞到丟官。幸好不久之后董份和范應期的長孫次孫相繼去世,此案出現轉機,袁可立請求清查董范二家的田產,將其中掠奪百姓的良田供百姓平價贖回,最終董家田產所剩十不及三,仗勢欺人的董家從此一蹶不振,而烏程縣的平民因此獲益良多。
當年袁可立從蘇州推官卸任之時,以政績第一擢升山西道監察御史,離開江南時闔城百姓前來相送。
袁可立十三年前因為上書針砭時弊被萬歷皇帝削職為民,在當時看來莫名其妙,而以后來的情況看,袁可立大概是正好趕上萬歷皇帝決定擺爛的關鍵節點,被當做典型處理了。
他被罷官之后全天下的文人都為他惋惜,送到他家中的書信裝滿幾大筐,此事至今仍被人稱作“震門之冤”。
而王文龍知道這還只是袁可立的前半生,原歷史上十多年后,袁可立再次被朱常洛啟用,將會赴任山東,和遼東的孫承宗一樣,袁可立在登萊巡撫任上重整海疆,復興已經衰落了上百年的登萊水師,成功為大明續命。要沒有他的工作,毛文龍的東江鎮,關寧錦的后勤都搞不起來。
袁可立在朝中的名聲實在太高,此君算是東林黨,但并不是為了升官而攀附東林,相反而是東林黨人十分敬重袁可立而專門來與他拉的關系。
而他的另一個身份則是董其昌的好友,袁可立罷官十多年,已經習慣了家鄉生活,他回家也沒閑著,組織了自家人力自發清查田畝,算出魚鱗冊公之于眾,讓那些隱瞞田產的大戶躲無可躲,幫被奪了田產無處聲冤的小民討回公道。家鄉睢陽的大戶被袁可立搞得怕了,偏偏此人軟硬不吃而且名震天下,大戶們心生恨意卻又不敢動他。
這次袁可立能夠擔任龍和盛公司副主辦,就是董其昌請他來幫忙的,有袁可立在,公司參事會的公信力就無人質疑了。
最近轉碼嚴重,讓我們更有動力,更新更快,麻煩你動動小手退出閱讀模式。謝謝</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