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實證明,衛所兵體系的治理能力遠遠達不到朱元璋的預期,“廢黜府縣”更使得遼東地方上完全成為了軍隊的一言堂,遼東軍戶不服從于軍頭就無法過上好日子,二百年下來,遼東軍戶自然就以衛所為劃分形成了一個一個利益團體。同時朱元璋要求“不移民實邊”又使得偌大遼東全都是軍隊的控制區,沒有民政官體系去制衡這種傾向。
兩相交加的結果就是遼東人份外的抱團,對于外來官員全然不相信,李植經營遼東時一邊推行屯墾,兩只眼睛還要盯著下屬官員做事,要不然分分鐘他們就能把朝廷的政策拿回本家衛所利益私分了。
李植吐了一番苦水,最后做出自己的結論:“遼東地方胡漢雜處,使得當地軍戶七成似漢人,三成還似高麗女真人,故而不可深交。”
王文龍接過李植的手書幫他吹干,皺眉道:“我曾與女真高麗人接觸過,他們和遼東百姓的性子非常不同。或許是遼東的制度養出了百姓這樣的性格?”
“非也,那群人是養不熟的……日后看著就是了!”
李植在遼東做了幾年官也不知經歷了什么,但明顯受傷實在太重,對于王文龍的話并不接受。
王文龍也沒有辦法,李植給了他這么大面子,總不能因此跟李植開吵吧?
王文龍謝過李植,將書信收好,離開雞鳴寺,回到家中,心中卻是越想越煩悶。
此時的關內百姓對于遼東人的歧視根深蒂固,哪怕是李植這樣曾擔任過封疆大吏的人也似乎覺得這樣歧視不會有太大問題,但王文龍卻知道:讓遼東的舉人去和外番使臣住在一起似乎不會造成什么惡劣后果,但大明的官員如果把同樣的想法用在遼東百姓身上就將造成惡劣影響。
比如歷史上遼東幾次接受女真、蒙古人內附,官員直接便給了歸順的女真、蒙古人軍籍,然后把他們混到普通的遼東軍戶之中。這些之前還一次次扣編入關搶劫漢人的女真蒙古新軍在衛所之中不愿意承擔勞動,勒索搶奪其他漢人衛所兵的糧食,甚至奸淫婦女。
衛所兵告上去,文官們卻全然不理會,下一次又有新的部落內附,來自關內的文官還是依照之前的做法讓衛所兵十分心寒。
連努爾哈赤都知道要把滿漢八旗給分開……
要知道遼東的衛所說是衛所,其實早已經是遼東百姓幾十年屯墾居住的地點,和關內的村落概念也差不多,想想突然把一群殺人犯塞到普通百姓村子里,且完全不做后續處理,不出事才怪。
王文龍心中不得勁,一晚上都在思考此事,第二天一早,毛文龍便提著禮物前來拜訪,順便還帶來了一封李如梅寫的信。
“李家不想我等插手寬甸六堡之事,他們知道我等正在調查,李僉事此信多半就是要勸建陽放棄此想法的。”
王文龍打開信,就見信中第一段話便是:吾知先生憂念遼東之民,然東人處境非關內之人所能盡知。即或曾在遼東為官者,亦未必真以東人之心為赤子之心,更何談恤其艱難?原東人之心,不過乞活之愿矣……
看著此話,再想到佟卜年的事情,王文龍瞬間默然。
最近轉碼嚴重,讓我們更有動力,更新更快,麻煩你動動小手退出閱讀模式。謝謝</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