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文龍和毛文龍一直談到傍晚,毛文龍的船還在南京港口上,需要回到岸邊去安排卸貨之事,為了避免晚上宵禁走不出街巷,只能告辭離開。
王文龍送毛文龍到家門口,將要回去之時突然問道:“伯龍船上可有遼東軍戶?”
毛文龍道:“雇了有幾個遼東人,都是軍籍,不知先生找他們有什么事?”
王文龍道:“我想要寫一本關于遼東的小說,需要采訪遼東人。”
“小說?”
王文龍點點頭:“關內的百姓和遼東人之間的隔閡不是靠說教就可以消除的,還是需要更柔性的力量,我思來想去,也許只有文學作品能夠達到這樣效果。”
毛文龍點頭道:“那我明天便將船上的遼東人都帶來吧。”
王文龍搖頭道:“不用,你留一個住宿地址,我明天自己上門去找。”
毛文龍點點頭,連忙告訴王文龍他們船隊在哪里住。
第二天一早,王文龍便讓王平保買了酒肉等東西做禮物,到團隊伙計的住宿處去探望。
一群水手聽說王文龍到來都頗為榮幸,在毛文龍組織下笑著出來迎接,王文龍把酒肉一發,眾人更是高興。
毛文龍指指其中一個年輕年:“這人叫做張柏,祖上是山東人,自己也識了幾個文字,如今正跟咱們隊上的舟師學習,先生若是要采訪遼東人,我建議便從他入手,
王文龍點頭,他去過遼東知道遼東漢人大多是山東遷移過去的,所說的乃是膠萊官話,有點類似后世的青島話,而且本時空的膠萊官話還沒有受到華北官話多少影響,對于只學過普通話的人來說比起后世的青島話還要難以理解。
王文龍上一次去遼東碰見的大多數遼東本地官員開口都是一嘴山東味,所以和后世網上說的努爾哈赤滿口大碴子口音不同,本時空努爾哈赤如果是在遼東學的漢語,口音多半更接近后世的青島人。至于后世大家所熟悉的東北口音,那要等清代以后東北方言大量受到了從山海關出去的華北官話影響才能形成。
毛文龍把張柏叫到王文龍跟前,王文龍就見此人二十許歲年紀,皮膚黝黑身體健壯,粗手大腳的,見到王文龍還有些緊張。
王文龍問:“聽說你是鎮夷堡人?娶了媳婦沒有?”
旁邊眾人起哄道:“張秀才識文斷字,在咱們遼東地方可是好找媳婦呢,孩子都十歲了。”
張柏對上王文龍有些局促,對身后的水手卻是另一副樣子,笑著罵道:“建陽先生在這里你們胡纏什么?還不自去吃肉喝酒?”
“張秀才生氣了,快走快走。”
王文龍聞言也笑道:“看來你還是個搶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