結果就是江南物理社還真的搞出了一套很原始的金相學,恐怕連王文龍都想不到,如今全世界最好的合金制造專家已經在大明的江南寶泉局造幣廠誕生了。
這群人研究了幾個月的合金,居然真的搞出了一套鉆頭鋼的配方。
徐光啟連忙拿過孫元化手上的實驗數據仔細分析,越看眼睛越亮:“如此一來線膛槍就可以批量制造了?”
孫元化笑道:“四五十兩銀子一支槍管是跑不了的,但成本已經比起之前大大降低。”
盔甲廠制造出的鉆頭鋼放到后世全都算是殘次品,造價和磨損率都奇高,但卻已經可以大大減少制造線膛槍槍管的成本,線膛槍已經具備了成為制式武器的可能。
徐光啟和孫元化都是一臉興奮,他們覺得自己終于是不負王文龍的期望,將線膛槍和米尼彈的制造工藝給磨出來了。
東西是做出來了,剩下的事情卻要由兵部來操心。
兵部尚書王世揚在得知線膛槍可以廣泛裝備的消息之后極為興奮,接著就陷入推廣新武器的為難情境中。除了京營知道線膛槍和米尼彈的厲害愿意大量裝備之外,全國的其他軍隊對這兩樣新鮮武器都沒什么概念。
大明的軍隊到此時已經相當陳腐,想要在軍中推行新武器非常困難。
各地的地方武裝都是虛應故事,對于換新裝備普遍不熱衷,畢竟兵部給他們送新武器來,對于地方的武官并沒什么好處,可能還會要求他們增加訓練內容,多添麻煩。他們寧愿自己在地方上采買,那樣油水都能留在本地。
至于要實際打仗的邊軍——一個個都是驕橫無比,對于自己的傳統武器有相當自信。上一次大明軍隊大規模換裝新式武器還是在援朝之戰,那也是因為萬歷援朝之戰的實際戰果顯現出了新武器的威力,若非如此大明能戰敢戰的邊軍營兵甚至連鳥槍都不愿全面配裝,寧愿拿著過去的三眼神銃沿襲舊戰法。
王世揚求萬歷皇帝下書要求全國軍隊裝備線膛槍,萬歷皇帝在宮中也試過線膛槍的威力,對這武器比較看好。很快,萬歷就下旨命令往三邊送線膛槍和米尼彈做實驗之用。
不過萬歷的旨意中只要求三邊的邊防軍自己做實驗,并沒有依照王世揚所建議的,強行命令軍隊接受新武器。
萬歷在別的方面擺爛,可在軍事上卻較為謹慎,他很明白大明軍隊的德性:對于邊軍的驕兵悍將,逼迫他們接受新武器新戰法,肯定會適得其反,與其遠程指揮,還不如讓他們自己摸索,看能否接受線膛槍。
正是因為萬歷皇帝對于邊地武官的這種用人不疑,萬歷三大征才打得下來,當然,也是同樣道理,他才會相信李成梁所說的六堡不可守。
一車車的米尼彈和線膛槍就這么加入了兵部的軍需運輸中。
邊軍對于京城的這兩樣新式發明并沒有太過看重。
連萬歷皇帝和兵部尚書王世揚都覺得米尼彈和線膛槍想要被邊軍接受至少需要幾年時間,卻沒想到米尼彈馬上就獲得了上戰場的機會。
最近轉碼嚴重,讓我們更有動力,更新更快,麻煩你動動小手退出閱讀模式。謝謝</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