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文龍無力吐槽,哪怕他只是看過一些軍事學常識,也能知道王化貞這個作戰方法有多無厘頭。
明軍要去打赫圖阿拉,不是守城而是進攻人家的老巢,你六萬大軍結一堂堂之陣,建州女貞的確是沖不垮,但人家何必跟你正面沖鋒?
赫圖阿拉附近都是人家的地盤,打后勤、打襲擾,輕而易舉就能把你的步兵大軍給打到崩潰。六萬步兵,難道用雙腿去追著人家騎兵打?追得上嗎?
不過王文龍轉念一想,王化貞能夠提出這樣的計策,也的確符合他的人設。
歷史上王化貞和熊廷弼共同鎮守遼東,之所以產生齟齬,一方面是因為王化貞代表著東林黨的利益,在遼東不斷和熊廷弼爭權,另一方面就是王化貞和熊廷弼守遼的思路完全不同。
無論是熊廷弼還是孫承宗都認為大明在遼東要以守為主,不斷的加強防線。
而王化貞卻提出應該主動進攻,大兵收復被努爾哈赤占領的遼陽。
一些站在王化貞這邊的東林黨人支持這個計策或許只是為了和熊廷弼唱反調,以方便爭取利益,而王化貞自己是真的相信。此君就是一個完全的進攻派,堅信只要發起進攻,一切都會變好。
歷史上因為熊廷弼主守,王化貞就不斷的彈劾他,逼的熊廷弼沒有辦法全心全意的修城堡,只能五次試探性的進攻遼陽,每次進攻都毫無意外的慘敗而歸。
熊廷弼到后來都受不了,上書京城勸諫說:“進攻的方法無效,巡撫應該慎重一些,否則會被女真人嘲笑。”
而熊廷弼上書之后,王化貞也寫了上書,自信表示熊廷弼五戰五敗是他的問題,對于他王化貞,只要給他六萬兵:保證能夠將遼陽敵人一舉蕩平,即使不能收復遼陽,也一定能做到死傷相等,使敵人一蹶不振,“不復有河西之憂”。
但凡知道點建州女真的實力都會覺得王化貞在說夢話,建州女真的八旗總共才多少人?拿六萬民軍去和建州女真比拼消耗能做到死傷相等,基本上等于說是一舉消滅了八旗的上萬戰力,那是要把八旗一個旗主給打沒的。大明的軍隊要有這實力,至于丟失遼東那么多土地?
王化貞的師父葉向高當時掌控大權,對而東林黨人為了爭權奪利也不斷的站隊王化貞而攻擊熊廷弼。
最后熊廷弼都擺爛了,上書表示:就按王化貞的方法辦,但請在大軍進攻之前罷掉我的官職,以便鼓舞士氣。
他實在是不敢看王化貞大兵出擊的結果。
但最后熊廷弼也沒有被罷官,王化貞真的大兵出關,然后就是王化貞出戰所心的心腹游擊孫得功早就已經投降了后金,傳兩個假消息就直接使得六萬軍隊內亂,建州女真在后面追著撿戰果就行了。
王化貞的六萬大軍一個不剩,丟下敗軍自己逃回大凌河,碰上熊廷弼帶來接應的五千兵馬,看到這場景熊廷弼微笑反問:“巡撫說六萬軍隊就能把敵人一舉蕩平,到頭來又是如何?”
而此戰的最終結果,廣寧丟失,遼西走廊門戶洞開,熊廷弼和王化貞雙雙下獄,王化貞是因為喪城失地,而熊廷弼則是因為坐視大軍潰敗而不加以援手。
本章完最近轉碼嚴重,讓我們更有動力,更新更快,麻煩你動動小手退出閱讀模式。謝謝</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