衛所制里頭是成體系的擺爛,不是一兩個出色的個體人才可以解決的。王文龍真不敢把學校放在遼東,哪怕學校里的教職工都有向善之心,但他們也多半扛不住地域文化的壓力,原歷史上明末外省的軍隊想要來遼東打仗都呆不住,如果把海員學校放在這里過不了幾年也多半會被遼東人所把持,甚至排擠外來學生,把教學事務搞得一團亂。
而且遼東的學生數量也實在太少了,把學校放在山東的好處就多得多。
對于山東的關內百姓來說,讀書的首選自然是去考功名,讀書當水手不會是權貴之家的選擇,如此就能保證學校里招收的大多數是普通家庭的子弟,學校也能夠把重心放在踏踏實實的學業上——這年頭大多數書院都是黨爭的角力場,王文龍可不想把自己的學堂變成那樣。
就算真有一二奇葩的權貴子弟進入了海員學堂,因為他們的人數太少,也不會改變學堂里嚴謹的教學風氣,這些權貴子弟如果真有能力承受學堂里的教育,那反而是好事。
歐洲的航海家中有不少就是對海洋有興趣,且掌握了扎實航海功底的貴族。貴族航海家容易獲得資金支持、能夠承受失敗的成本,更樂意去探險,比起普通家族的子弟往往更有成就。
至于師資,王文龍打算托李國助去招募,這年代的舟師船長在船上地位的再高,回到陸地上也就是技工階層而已,不少人年紀大了之后不能出海就只能在家中閑著,這些富有經驗的老船家多半是很樂意找一份學堂先生的工作的。海員學堂有了龍和盛和龍洋開海公司做背書,想要招到優秀的水手、舟師、執斧做先生定然容易。
隨著航海事業的興旺,海員學堂的出現正當其時,王文龍在這之中不過是提供些名聲、做些規劃,但未來海員學堂一旦成功,他肯定會作為學校的奠基人而享受極大的回報。
這也是穿越者的福利,個人能力不需要有多強,只需要知道趨勢即可。
“今日好事連連,該喝些酒才是,大家便在我處用些酒飯吧。”王喜笑著道。
“多謝公公。”
“承蒙公公抬愛。”
“……”佟養真等人也十分高興,永明城開發一旦上馬,他們作為先期投入者,未來也都可以出人頭地。
王文龍卻道:“飯我卻是不吃了,趁著天色未晚,在下還有些事要做。”
“什么事?”佟養真問。
“和本地文人約了個聚會。”王文龍回答。
現在大雪紛飛,寬甸六堡撤防的事只能暫緩,但春天一到,這事情定然又會鬧起來。
看在王文龍為他開發永明城的份上,萬歷皇帝對于寬甸六堡之事沒有再在明面上表現出支持,但是萬歷為王文龍所做的也就僅有這些。
這段時間遼東的報紙并沒有繼續攻擊王文龍,但是仍舊鼓吹撤防寬甸六保的政策。包括王文龍的那三出抗戰戲,但因為大雪封,路皮影藝人流動不便,在成功禁止抗戰戲演出的地方,三出戲也沒能重演。
一切只是重歸原點,等待下一次爆發而已,開春之前是保住寬甸的最后機會了,王文龍可不敢放棄。
(本章完)。最近轉碼嚴重,讓我們更有動力,更新更快,麻煩你動動小手退出閱讀模式。謝謝</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