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施教拿著傳單回到書房,等待熱水時便將傳單展起來翻看,就見這傳單乃是白話文寫成:
“某年,遼東紛亂,東虜兩部相爭殺,其實遼東總兵官李某,率軍屠一部之城池,殺其虜首,并戮其族,忽見其家中一少年,身材偉然,面如冠玉,頓起愛憐之心……”
傳單的字數并不多,故事講的倒是完整,簡明扼要的介紹了這位李姓總兵將東虜酋長之子“努某”收為男寵,“努某”獲得寵愛并且因為賣力工作獲得“李總兵”所贈盔甲十余具,被“李總兵”護送回族報仇的事情。
這篇傳單上的故事,基本就是努爾哈赤崛起的全過程,連許多細節都考證了出來,只不過是把其中難以解釋的內容用賣溝子解釋了而已。
三真七假的內容就已經可以騙到大多數人,更何況這篇傳單中的故事除了溝子之外全是真的,真實信息的密度已經達到了九成以上,哪怕稍有見識之人,都會以為這就是真實情況。
張施教對于遼東的情況也是清楚的,看著看著便直接對號入坐,這故事中的“努某”就是努爾哈赤,而“李總兵”就是李成梁。
他最初對這篇傳單上的內容也是嗤之以鼻,但是隨著傳單中透露出越多他所了解的信息,他就驚訝。
看完整篇文章,張施教目瞪口呆,因為這個文章中提到的一些遼東情況都和他所知,并無出入,而且努爾哈赤崛起的過程也是解釋的清清楚楚,他怎么想都沒有察覺出問題。
難道?這傳單上的內容是真的……
“我說李成梁為何對那努爾哈赤如此殷勤,不想他堂堂李總兵居然為了個男寵而葬送了遼東防御。”
張施教已經完全相信這造謠的內容,對李成梁的行為驚得毛骨悚然,頭臉也不洗了,將傳單收起連忙出門。
他準備去找衛所城中的朋友討論此事,這種事情當然沒辦法在大街上公開討論,但是完全可以成為朋友之間的談資。
李成梁在遼東這些年的快速崛起可是讓不少勢力眼紅,張施教作為鐵嶺張家的族親,對李成梁本就沒什么好感,而李成梁居然為了個男寵而葬送了大明的遼東守局,這絕對是可以傳遍山東的趣聞。
關鍵,這事情真是不好聽,就算說李成梁收了努爾哈赤的錢所以包庇他,大家都更能夠接受,為了個賣溝子的……臟,太臟,呸,臟的說不出口!
必須得和朋友聊聊。
張居正改革很重要的部分就是將邊地的物資輸送,從過去的糧官民戶負責,變成了發票雇傭商人。
如今遼東的給養全由商人送來,所以遼東的人口雖少,但流動人口比例卻幾乎是整個大明最高的。
這年頭的商人又沒有那么嚴格的戶籍登記,許多逃犯跑到遼東走街串巷也沒人知道,這樣的人口結構,傳播小道消息實在是太方便了。
王文龍找了一群人散發此消息,把傳單隨便往貨品里一塞,沿途的官員哪里查得到?
伴隨遼東的商貿活動,關于李成梁和努爾哈赤的溝子文學簡直像插上了翅膀,飛快傳遍了遼東山東,甚至還有往關內進發的趨勢。
……
遼東,鳳凰城。
僉事李興臉色陰郁的走進屋中:
“老御史,新傳單,你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