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李成梁想要安然退休,不想再惹事,他三十年前頂著壓力建設寬甸六堡,如今將寬甸六堡撤防,等于是自己做的工績自己收了,一來一去之間大明的遼東防線回到原點,而遼東百姓還收獲了三十年太平,李家覺得他們問心無愧。
至于王文龍這批阻止寬甸六堡撤防之人,自然就是有心要和他們作對了。
李成梁自然知道現在建州女真正在壯大,撤防六堡也是他和努爾哈赤之間有商量的,不需要書信往來,兩人的交往足夠培養起這樣的默契。
李成梁到現在也不認為努爾哈赤會強大到何等程度,畢竟努爾哈赤要養成完全體,還需要全部吃下建州女真,并把喀爾喀蒙古收入麾下,李成梁覺得這些事情哪一步上出點問題,努爾哈赤的勢力就會轟然倒塌。
即使努爾哈赤挺過了這些,李成梁也覺得只要大明能夠真正組織起一支強兵,就能把努爾哈赤打服。
這種情況下,他賣點國家利益為自己換一份養老保險,實在是再正常不過的事,何況寬甸六堡這份國家利益就是當年他為大明掙下來的。
“先照我說的去做!”聽著兒子的抱怨,李成梁直接用聲量壓制,接著端起茶杯,臉上露出狠色:“好個王建陽,這是跟我斗起來了……那就走著瞧!”
面對洶涌的輿論,李成梁選擇避其鋒铓,實際上他也幸虧退得快。
因為王文龍這一出輿論攻勢的效果實在是太猛了。
百姓對于政治人物的觀感是由輿論塑造的,由于東林黨長期的抹黑宣傳,許多士紳本來就對坐霸遼東的李成梁沒什么好印象,現在看了李成梁的溝子文學,大家更是義憤填膺。
大明百姓對于時事消息是很樂于傳播的,而且越是帶有劇情的內容就越受歡迎。大明的社會管理體系太粗了,根本管不到那么多社會細節,明代小說家蹭時事的熱度蹭得非常狠。
原歷史上的薩爾滸之戰后,立刻就有人寫了一本《遼東傳》,這書里頭將遼東十幾年間的戰守之事編排的清清楚楚,其中涉及的許多官員直接用上真名,要知道當時不少官員還在任呢。兩年后魏忠賢為了污蔑熊廷弼,將《繡像遼東傳》說成熊廷弼所作,送到皇帝面前,這本書才被皇帝查禁銷毀。雖然歷史對于此樹的記載就只有這寥寥數語,但從這書只出了兩年就已經有繡像本,便可以猜到這本書的銷售有多火爆。
《遼東傳》被查禁了也無所謂,因為很快就又有人寫出《遼海丹忠錄》補上了市場份額,這書里頭把毛文龍寫成大主角,而殺毛文龍的袁崇煥直接變成了反派,要知道當時袁崇煥可還沒倒臺呢。
那可是黨爭激烈的天啟崇禎年間,小說家還這么猛,放在萬歷年間大家自然更是無所忌憚,熱情追捧從遼東傳來的溝子文學。
這些傳單資料詳實,內容勁爆,大明百姓表示:好看、愛看、看完氣的睡不著覺。
不到半個月,這些傳單中跑得最快的已經到了京城,京中官員看到這一份份傳單,哪怕不完全相信,也知道這是極好的筆仗素材。
一些消息敏銳的言官立刻將此事作為遼東的“民聲”,萬歷三十五年的最后幾天,原本應該因為過年放假而冷清下來的萬歷朝堂,便因王文龍的這幾份傳單而熱鬧非凡。
(本章完)最近轉碼嚴重,讓我們更有動力,更新更快,麻煩你動動小手退出閱讀模式。謝謝</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