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文龍在寧遠的第一次講演安排在了寧遠衛儒學中。
一大清早,寧遠衛教授李韶就穿著整齊的在衛儒學門口,帶領著衛所中的一眾儒生等待王文龍。
寧遠衛儒學是遼東最早的一批學校,早在景泰年間就建立了,迄今已經一百多年,而且學校的配置也不比關內的縣學要差,從教授到訓導一應俱全,只不過學歷上要差一些,在關內想要當到縣教喻,至少要有舉人功名,而寧遠衛儒學的教授李韶和訓導王鐘都只是監生。
“建陽先生來了。”守在巷口的一個商人激動的道。
和關內的學校一樣,寧遠衛儒學也是百姓們議政的場所,一些識字的商人經常和讀書人一起進入學校討論,而且此地沒有關內那么大規矩,拜孔廟的時候并不需要把商人趕出去。
李韶連忙安排學生做事:“你,去下馬石處迎著,你們兩個,跟著我還有王訓導一塊到街口迎接。”
王文龍坐著暖車剛到街口就見迎接的擠擠挨挨的堵塞了道路,人數恐怕上百。
他連忙掀開車簾,走下車子,對眾人拱手道:“有勞列位在外迎候,王某愧不敢當。”
李韶笑道:“建陽先生能來我寧遠衛儒學,真是百年未有之事,當得此禮。”
寧遠衛儒學經常有官員到訪,但那是為了視察文教,只以民事身份而非官員身份來此講學的人上一個還得是正德年間的南京太常寺少卿夏良勝,此君是在大禮議事件中得罪嘉靖被貶戍邊的,他從山海關出關,順便到寧遠衛儒學開會講,那都是七十年前的事兒了。
“外間寒冷,大家進學校說話。”王文龍和眾人拱手主動邀請。
李韶連忙引領著王文龍走進寧遠衛儒學。
寧遠衛儒學的配置雖然低了些,但是本地富裕,學校的規模修的不小,義門、泮池、戟門等本時空的書院配置一個沒少,學校里還有一座富麗堂皇的大成殿,擺有孔門七十二賢的全部排位。
王文龍和李韶一起進入大成殿,在李韶的引導下先給孔圣上了香,一百多人移步到崇圣祠。
本來大成殿外有一個極大的院子可以作為會講的場所,但這可是遼東的二月份,平均氣溫還在零下十度呢,院子沒頂,冷風嗖嗖的誰也挨不住,只能到崇圣祠里關上門來講課。
進入崇圣祠,當著孔子五世祖的排位,訓導王鐘先講一段《尚書》走完開講的過場,然后便是王文龍帶來的人搬上了一大塊黑板。
眾人都是看的好奇,以往的先生開會講可沒見要用什么黑板演示。
這黑板是王文龍在寧遠現做的,用幾塊大松木拼起來,外頭刷一層黑漆,松木之間的接縫不是很嚴實,正好可以用來插木釘固定地圖,眾人就見幾張大地圖以及一張關系圖被釘在了黑板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