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爺,您看要哪份,三天前印出來的山東報紙,一律三十文,不二價。”
“三十就三十,快與我拿一張銷量大的來。”
“好嘞,”那山東船主拿一根梢頭拴著布袋的竹竿往船艙一遞:“一份《臨清時報》的有!”
船艙中的伙計連忙從貨堆中揀選出相應報紙,放入那布袋之中,船主感覺手上一沉便將竹竿縮回來。
那讀書人將三十文錢丟入布袋,拿出報紙瞬間就被眾人圍住。
“怎么回事?建陽先生遇刺了?”周圍人議論紛紛。
讀書人展開報紙便念起來:
“據可靠消息,王建陽于三月十五日在遼陽社學的會講之中遭遇三名女真刺客刺殺,建陽先生腿上中一飛斧,腹部受匕首所傷,流血倒地,三名刺客現已被擒住……”
“據悉,建陽先生于三月以來在遼東各地會講,宣傳縱容建州女真發展之威險,要求鞏固邊防,遼東之人深受啟發。三月十五日,建陽先生行至遼陽,受遼陽社學邀請,欣然前往社學會講,前來聽講者,商民學子不下千人,建陽先生于場中宣傳忠孝節義,高呼"遼東守土二百年"、"風骨節節"之語,臺下聽眾轟然響應……”
“會講進行到半個時辰后,突有三個女真刺客躍上講臺,一人投出大斧,擊中先生右股。”
“其時建陽先生尚舉手高呼氣節,聲若洪鐘,正氣凜然,賊人受驚,心悸,故而遁去。”
“又有二賊手持利刃,揉身而沖,欲仆先生,先生躲過一擊,其人次第而攻,戳中先生小腹,當時便見到血流如注,建陽先生渾身袍服都被鮮血染透。”
“旁側人欲要保護建陽先生,爭相涌上講臺,終于免得建陽先生再受更多傷害,眾人當場將兩個賊人拿下,逃跑的賊人久之后亦被仆役發現,捆綁之后送官……”
那書生閱讀語氣越是緊張,讀到最后已經幾乎發不出聲音。
圍觀眾人也都屏息凝神,完全被王文龍遇刺的消息給震撼。
不說王文龍是民黨領袖,民族主義、經濟學的奠基人,考古學先驅這些文壇上的身份,光是他在南直隸水災之時號召民黨運糧,就活人無數。
南直隸的鳳陽、淮安兩府無數受災百姓在此時家中都還設有王文龍的牌位。
王文龍還創辦《蘇州旬報》為百姓發聲,揭露李成梁和努爾哈赤之事,號召整軍備武保衛邊境。
更別說短短一個月前,王文龍還因為美洲航線和永明城航線的發現被吹捧為開疆拓土的大功臣。
王文龍做了這么多有利于百姓的事情,而且還因為各種原因被百姓們知道。他不一定是此時江南最受尊敬的文人,但絕對是在江南普通百姓心中最能夠代表大明良心的學者。
而這樣一個學者,居然在為民請命、呼吁邊境百姓對抗建州女真的時候被韃子刺殺了,現在生死未卜……聽到百姓耳中,此消息的震撼力簡直無與倫比!
(本章完)
(看完記得收藏書簽方便下次閱讀!)最近轉碼嚴重,讓我們更有動力,更新更快,麻煩你動動小手退出閱讀模式。謝謝</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