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瀛有什么問題?”葉向高問道。
“此時有兩點需要考慮,”孫隆道:“一者,這折子之中所引用的朝鮮人所講建州女真情況并不屬實,我所查證有誤者至少三處,若根據這樣的折子做出不撤防寬甸六堡的決斷,實在太過草率。”
孫隆又說:“二者,命蹇達率兵撤防六堡的旨意是一個月前下的,當時內閣出了票擬,六部也出了部票,皆告同意。一個月間,遼東形勢并沒有實質變化,此時又作出不撤防六堡的決定,難免為人所疑惑,以為內閣和六部舉措不定,自食其言。”
“臺山?”李廷機看看葉向高,見他點頭,也是點道:“那便我講……我以為,這折子之中引述的數據或許有聽信朝鮮人夸大的嫌疑,然而卻不妨礙它所述之情形是實。”
“知錯能改,善莫大焉,如今思索起來,當時同意撤防寬甸六堡是判斷有誤。幸虧大事沒有做將出來,亡羊補牢,為時未晚。”
“閣臣執掌建議之權,便當盡心盡力,就是自食其言受人譏諷,也好過知錯不改,縱容延誤。”
李廷機最后道:“我以為這折子上的內容應當執行,若是上喻決定此折不下,我將封還不票……”
內閣理論上是皇帝的私人智囊,皇帝看了折子之后,請內閣幫忙參謀,并且找六部了解更多情況,然后將對于這折子的批奏建議寫成票擬。
封還不票的意思就是閣老對這折子不看、也不提意見,有時是因為折子內容涉及到自己而避嫌,其他時候則是為了表達自己對于折子決定的不認可。李廷機現在說的“封還不票”顯然是后者。
李廷機被東林黨打壓的都快沒活路了,現在京城中對于王文龍被刺殺之事義憤填膺,對于撤防六堡的提議更是厭惡之急,這時如果他不趕快支持嚴守寬甸六堡,只怕會被言官罵到精神崩潰。
葉向高也道:“東瀛,我也認為這折子應當過,若是不同意,我也將封還不票。”
孫隆張張嘴巴,卻說不出反駁的言語。
作為司禮監掌印太監,他自然是要貫徹萬歷皇帝的意志,但這也是最后的掙扎,在現在的輿論環境下,根本不可能繼續撤防寬甸六堡,孫隆也別自討沒趣了。
嚴守寬甸六堡的奏折得到了那個票擬的支持,緊接著由司禮監批紅用印,當天下午便飛送遼東。
萬歷三十六年三月末,朝廷終于下發旨意,停止撤防六堡,加強邊境守衛,并且還要求對建州女真進行更強的物資封鎖。
消息一出,萬民哄動。不需要任何黨派炒作輿論,百姓自發的上街慶賀。
王文龍對于建州女真實力的宣傳在之前就已經引起一輪轟動,再和王文龍被女真人刺殺的事件撞在一起,兩件事互相烘托,早已經引得巨量關注。
可以說全天下的百姓都在等待這一戰略轉向。
(本章完)
(看完記得收藏書簽方便下次閱讀!)最近轉碼嚴重,讓我們更有動力,更新更快,麻煩你動動小手退出閱讀模式。謝謝</p>